掌上金普

辽港集团:前三季度亮点频现 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0-10-20 15:25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辽港集团在绷紧“防疫弦”的同时,坚持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两手抓”,通过分析市场环境、打造品牌形象、突出特色服务,全面优化调整发展战略,各项业务亮点频现,在疫情期间开创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六稳”“六保” 运量逆势增三成

“今年以来,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的前提下,紧扣‘六稳’工作持续跟进,聚力‘六保’任务攻坚落实,充分发挥服务和运输网络优势,积极引导、推动公路货源向海铁联运方式转移,助力客户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海铁联运量逆势增长三成。”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疫情影响,辽港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物流枢纽与服务保障作用,积极协调运用海铁联运等多种运输手段,全力保障物流链稳定畅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能源物资满足民生需求。今年以来,开通的“大连—哈尔滨”冷藏集装箱班列,开创了国内冷藏班列定点定时运营新模式;“长兴岛—大连港”化工品班列促成了恒力石化聚丙烯货种“公转铁”;新开和恢复运行班列点3个,相继开通福清港、武汉港等“铁海铁”物流通道,与西南地区港口合作探索货源北上业务。

截至目前,辽港集团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30%以上。通过整合优化内陆港布局,辽港集团正在形成“长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快运班列”的运输体系,为防控疫情、助力复工复产、推动外贸恢复和维护运输行业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作为。

提升动能 内外贸同步发力

“截至目前,公司货物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据大连港散粮码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辟大连口岸外进大豆转运作业新模式、利用“边仓斜流管装铁路小高箱”打造全新疏港作业模式、开通运行“富锦—大窑湾”龙组班列、加快筒仓钢锥斗修复改造进度……今年以来,大连港散粮码头公司在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靶向发力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发展,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目前,该公司货物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并实现前8个月同比减亏2300余万元。

据悉,为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生产发展动能,公司科学分析货源特性和客户需求,坚持内外贸货种同步精准发力。为克服疫情给东北部分地区交通运输带来的影响,公司以内出玉米为突破点,通过小成本改造现有卸车设备,积极争取玉米小高箱回港货源,增加玉米集港量。同时,为积极响应疫情期间国家的基础性民生需求,公司加大对进口粮食的货源争揽力度,通过与大客户签署年度转运协议、提供专属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方式,有效提高大客户货物在港转运量,实现了外进大豆转运份额的翻倍增长,为公司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逆势上扬 质效双双大提升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大连港新丝路公司主动出击,通过新客户开发,加强平台合作、区域合作等方式,聚焦质效提升,转变经营思路,提升服务品质,目前完成中欧班列集装箱量同比增幅78%,实现业务量逆势上扬。

据介绍,为积极落实提质增效工程,新丝路围绕提升收入、降低成本的举措维度,主动将经营管理工作思路向市场化转变,在做好原有三星电子项目维护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市场公共货源,公司客户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公共货源同比增幅达到223%。

与此同时,公司践行“凡是业务都是可以协同的”,积极与沈阳、通辽、长春、山东、郑州、西安等全国主要中欧班列平台开展广泛合作,掌握全国中欧班列运行前沿市场动态,开发大连-山东/金华-中亚班列线路,满足东北区域客户对不同中欧班列产品线路的需求。成功打造了沿海各港-大连/鲅鱼圈-长春-俄罗斯线路产品。接下来,新丝路还将继续围绕中欧班列产品开发、线路成本优化、市场营销等方面,在稳定现有班列产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类型,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文/图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李诗璇 耿唯佳 刘姗)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