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一条路与一个村的变迁

2022-07-27 16: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用在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石东线生态宜居路的建设再合适不过。石河村位于小黑山北麓,早年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与外界联系的道路仅有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落后的交通条件一直严重制约着石河村的发展。2003年,受益于村通油路政策,区交通部门筹集资金216.2万元,为石河村建设了全长6.412公里的乡级公路石东线,将原宽只有3米的土路变成了7米宽的沥青路,石河村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况从此成为了历史。

把石东线全面建成生态宜居路,是目标,更是初心。按照“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思路,石东线“沿路增绿”,建设生态廊道,提升绿色生态容量,让道路和谐巧妙地融入周边环境。以景观为点、以道路为轴、以民居为面、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在石东线全线铺就了一张山水相依、红绿相融的生态画卷,体现了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打造出了具有山城特色的绿化景观大道。

石东线建成后,石河村建设了“东沟五坊”,即:豆腐坊、油坊、酒坊、磨坊、粉坊等乡村旅游项目。近年来又逐步拓展出民宿、农家乐旅游、温泉酒店等乡村旅游产品,这个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2013年,相关部门对石东线进行了拓宽改造。路更宽了,村民来钱的路子也更广了。石河街道在随后的几年里修建了4条与石东线连接的路,即奚迟沟线、东邓线、石东支线、汤沟线,形成了石河村的交通网络,给石河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依托石东线的修建,2018年石河街道投资800余万元,在石河村沿线修建木栈道(全长2.6公里,宽2米)及吊索桥(全长110米,宽2.2米)。2018年,投资290余万元在石东线沿线修建“东沟花街绿道”工程,栽种月季、玫瑰、燕尾、迎春等,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当地人的生活越过越美。

从尘土飞扬的土路到宽阔平整的沥青路,石东线的建设推动了石河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石东线及其各支线的修建,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主要的是带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农家院由原来的2家发展到20家,并且有14家被评为“大连市星级农家乐”,日接待能力达6000余人,可同时容纳500余人住宿。石河村通过构建通道支撑、集散衔接、基础网络、配套服务等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旅游公路建设,持续优化旅游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路网连通和有效衔接,逐步打通了东沟的交通旅游“大动脉”。石河街道还引进了东泉假日酒店、五坊满族风情一条街、连海书院等项目,让游客更方便地进出东沟,助力东沟成为国家生态文化村、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021年东沟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1亿元。记者了解到,石河村是曾金普新区的四大贫困村之一,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屯通公路的修建改变了石河村一穷二白的面貌,村民的人均收入现已增加到3.6万元,村民的幸福生活就在这条油路上越走越宽。

从脱贫致富路,到生态宜居路,石东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蝶变。以东沟水库为基点,植入满族特色文化、民俗互动体验、民族风情等元素,建设多个特色主题文化区域,资源整合形成了集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东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石河村先后获评中国最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殊荣。荣誉的背后,是金普新区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文/图 记者 姜晓丹 通讯员 田建东)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