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健全气象保障服务 助力“海洋牧场”发展

2023-08-14 16:48

眼下,正处于“三伏天”,高温天气会对海水养殖产生很大影响。金普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渤两海,辖区海域面积196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94.53公里,渔业资源丰富。今年4月,新区黄、渤海沿岸8套近海养殖气象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那么,这些监测设备发挥了哪些作用?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气象保障服务

推动地方海洋经济发展

新区有涉海涉渔街道15个、渔村30个,渔业产值占比大,其中,海参养殖在渔业产值及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受极端天气影响,气象灾害对海参养殖行业造成影响较大。2018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很多辽宁海参养殖户遭“毁灭性”打击,经济损失严重。此次损失主要发生在池养模式中,因海参池水浅、升温快导致海参缺氧中毒死亡。因此,提高水体环境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实现科学数字化水产养殖模式是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去年7月、8月,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气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金普新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气象部门要积极融入大连海洋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区建设,推进近海养殖区气象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开展近海养殖气象服务研究,构建海水养殖气象灾害预警模式,建设区级海水养殖气象服务系统,为新区“海洋牧场”发展建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组建专家队伍

开展养殖水体环境分析

今年2月,新区气象局成立专家组开展近岸养殖水体环境分析研究项目。期间,项目组分时段多次赴海参养殖厂进行水体环境分析和气象服务需求调研,深入大型海参养殖区域,详细了解海参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养殖水体环境和气象服务需求,相互交流近岸海参养殖受台风、风暴潮、高低温等重大天气过程的影响和避害措施。通过调研,专家组积极开展养殖水体环境分析研究,主要针对近海养殖环境气温、水温、海水溶解氧、海水盐度等要素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和预判,提醒养殖户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增强海参养殖的灾害抵御能力,从而降低灾害损失,提高海产养殖效益。

为使项目研究和服务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新区气象局特邀海洋发展事务服务中心正研级高工杜萌萌,作为近海养殖气象服务外聘专家,指导项目组建立海水主要养殖品种气象指标库、制定海水养殖气象服务方案、开展专业技术讲座等。

8套监测站点

提供专业数据降低损失

今年4月,在新区黄、渤海沿岸具代表性的8套近海养殖气象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建设完成。新区气象局近海养殖气象环境应急监测站网投入运行,实现了对海洋气象、水文和水质参数的长期、连续、自动监测,并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接收及应用平台,为海水养殖科学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提供专业数据支撑。

大魏家街道一海参养殖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家池养海参很多,一般来说池内水温在18℃-20℃为宜。“当我们监测到外海表层温度接近30℃的时候,就立马采取降温措施。有了这套近海养殖气象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后,就可以及时干预,避免损失。”该负责人表示。

据悉,这8套监测站点分别位于杏树、石河、大魏家、登沙河、七顶山、大李家、友谊等街道。主要针对养殖水体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每5分钟频次提取研究采集区域气温、海温(浅层海温、中层海温、深层海温)、溶氧量、盐分数据。同时,研发并运行了“金普气象智慧海洋”微信小程序,实现8套监测站点数据信息“随时查、掌上查”,使用户得到可靠便捷的应用体验,为“海洋牧场”发展、打造蓝色海洋经济保驾护航。

延伸:

探索气象

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新区气象局抓住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以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突破口,聚焦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围绕大樱桃气象服务和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两个中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稳步推动新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区气象局积极开发特色农业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如开展大樱桃气候品质评估,创新“评价+溯源”服务模式;拓展“海洋牧场”气象服务领域;开展大型游乐场专题气象服务;推出杜鹃花和樱花花期气象服务;开展区域气候评估工作等,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综合效益,助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文/图 记者 王晓璐

通讯员 张杨 纪晓华 尚晓东 李宁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