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勤劳节俭 与人为善

2024-05-11 12:11

每到周末或有闲暇时间,我都习惯了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在辛勤地操持家务。

父母都出生在农村,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繁重的体力劳动,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的时间表里似乎没有年节、没有休息,总是忙忙碌碌。在我小的时候,父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父亲手里不离农具,到地里除草、施肥、收割……中午顶着烈日回家,晚上太阳落山后才拖着疲倦的身子走进家门。父亲从地里回来,不管多累,还要把两只水桶担在肩上,瘦弱的腰和扁担一样压成了弓形,身子摇摇晃晃。而母亲在家里干那些没有影的活,起床后,先给猪、鸡剁菜、喂食,再开始做全家人的早饭,然后喊我们起床。我们一边吃饭,母亲一边给我们梳头,等我们上学走了,她才能吃上饭。全家人的衣服、鞋子都要母亲一针一线地缝补,需要多少工序难以统计。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我们看在眼里,这些都成为我发奋读书的动力。儿时的小家虽然简朴、清贫,但其乐融融,至今难忘。

由于那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所以父母经常教育我们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我记忆最深的是,每年收割后,母亲领着我们去地里捡拾落在地里的玉米、谷穗、地瓜……我们当时很不理解,抱怨太累,捡不了多少。母亲说:“你们背的诗歌里不是说,粒粒皆辛苦吗,一粒粮食,浸透多少农民的血汗,今天吃饱了,不能忘记挨饿时的疾苦。”每次吃饭,母亲不让我们掉饭粒,碗里也不准留饭粒。时间长了,我们也养成了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那时,父母穿的衣服经常打着补丁,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舍不得扔掉。母亲常说:“衣服有补丁不丢人,恰恰是一种节俭的美德。”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热心人,别人有事他们都愿意帮忙,从不要报酬。那年春天,正是种地的节骨眼,邻居曹大叔腿摔坏了住院治疗,他家的地只种了一部分还没有种完。父亲对他们的处境很是忧虑,这地种不上一年的收成就没有了,怎么办?不能袖手旁观,他把自家的地种完后,又找人帮忙把曹大叔的地抓紧种完。曹大叔一家人十分感动,送来一些礼品表示谢意,被父亲婉言谢绝了。别人家盖房子,父亲主动去帮工,别人家有婚丧嫁娶的事,母亲第一个到场……因此,父母在村子里有很好的人缘,我家有事自然也得到大家的帮助,父母也不忘感恩。

农民的勤劳节俭、与人为善的美德在我父母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虽然未曾给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但他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深刻的榜样,激励我们不断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作者 刘丽红)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