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稻谷飘香,遍地金黄,金普水稻收获忙

2024-11-15 14:25

风吹稻浪涌,又是一年收获季。眼下,金普新区水稻收割进入尾声。近日,笔者来到水稻产值占新区三分之二的登沙河街道,看到黄澄澄的稻谷粒粒饱满压弯枝头,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绘出一幅金色的丰收画卷。

藏粮于种

良种助丰收

走进登沙河街道白家村,笔者见到一位农机手正驾驶收割机穿梭于田间,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随后,金灿灿的稻谷顺着出粮口倾泻到带斗的车上。据白家村选调生周航介绍,为让更多“沉睡的土地”活起来,今年年初,村里把长了几十年的芦苇荡清理出来,开荒水稻田80多亩。土地复耕复垦后,有效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稳产增收增效的关键因素。“港优1号”“长粒香”“401”等水稻品种在登沙河河畔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高产优质的稻米走上餐桌、香飘万里,也让水稻种植走上规模化、合作化、科学化的种植之路。此外,高家村、姜家村深耕水稻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大米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更多种植户致富增收。

藏粮于地

良田促“粮增”

好地好水养好田。凭借土地富含促进水稻生长的多种微量元素,登沙河街道出产的稻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香味更加浓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登沙河街道还将小而散的田地优化合并,做好平整土地、畅通路网、土壤改良等措施,打造田块整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宜机化作业的大田。“小田变大田”推进农业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粮食品质、产量双提升,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其中,蔡家村集结各方力量平整水田地80多亩,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在这片水田地里做文章——试种水稻、育肥河蟹,并聘请盘锦水田河蟹种植专家进行选种、育苗等技术指导。稻田养蟹模式使蔡家村真正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双赢局面。

藏粮于“机”

机械提效率

目前,新区的水稻从“耕、种、防、收”都是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登沙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耕田有耕作机、插秧有插秧机、割稻有收割机、灌溉有抽水机、防治病虫有喷雾机和无人机,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农业机械,使水稻生产全面实现机械化,种植方式也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发展。

今年,蔡家村购买了一台稻谷打磨机。笔者在仓房内看到,地上堆满小山似的稻谷。工人用铲车卸下稻谷,通过传送带进行清除杂质、脱壳、谷糙分离、筛选等,一颗颗金黄的稻谷,经过4次打磨,先成为糙米,最终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我们这台稻谷打磨机,每小时可以打磨1吨大米,可以辐射周边30多公里的需求。以往都得去普兰店城子坦打磨水稻,路程有四五十公里,如今,就近就可解决打磨的问题。这台机器将稻谷经过4次打磨,可达到‘免淘’的状态。目前,村里的大米供不应求。”蔡家村党总支书记张维良介绍,蔡家村对前来加工稻谷的农户,不收取费用,留下米糠就行。米糠分粗、细两种,可销售给养鸡场等,碎米卖给食品加工企业。

眼下,蔡家村正在建地磅,方便购买者称重。而仓房外就是个晾晒场,因为水稻的水份在12%-14%才适宜储存,所以水份太大时需进行晾晒,另外还设有专业的机器检测水稻水份,十分精准便利。

 

 

文/ 王晓璐

通讯员 冯丽娟

图/李春一

编辑 闫晓岚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