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你有没有想过,你看到的微信朋友圈内容并不是当事人在当天记录的,而是把以前的事情当作刚发生的进行了发布?
因为现在有一种现象,叫预制朋友圈,就是提前制作一批内容,然后在恰当的时间慢慢发布在朋友圈里。
比如有人预制了国庆7天假期要发布的朋友圈内容,“6小时拍了1536张照片”,像这样一天拍完,剩下的6天都不用化妆打扮了。最夸张的说法是“出去玩一次,朋友圈能发5年”。
有人说预制朋友圈内容是造假、自我欺骗,我倒觉得这样做很不错,节省精力,属于见招拆招,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有人可能会说,没有谁强迫你必须定期发朋友圈呀,微信可以只用来聊天、看公众号,朋友圈就像微信的其他功能一样,完全可以不使用。
但是如果很多人都不时发朋友圈,你什么也不发,这种不对等是不自然的。
心理学家说,自我揭露对人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你跟朋友分享的东西太多或太少都会让你们的关系止步不前。当你们以相似的方式相互分享信息时,分享的效果是最佳的,这种来回的分享会激励你们变得更亲密。
年轻人需要不断结识新的伙伴,披露自己、向他人展示自己,但在现实或者朋友圈中待太久都会有损失。
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抑郁,预制朋友圈内容或许可以显著地减少使用朋友圈的时间,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能否忍住不去看有多少人评论和点赞。
其实在预制朋友圈出现以前,很多人在网上晒出的东西也是经过精心编织的,展示的不是一个人的真实生活,而是其搜索能力、修图能力。
《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说:
“我们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人们不可能像他们在脸书上表现的那样成功、富有、有吸引力、有智慧,还轻松愉快。然而,我们都无法避免将我们的内心生活与朋友们精心挑选的生活做比较。美国人花在洗碗上的时间,大约是他们花在打高尔夫上的6倍。但是,称自己在打高尔夫球的推文数量大约是称自己在洗碗的两倍。”
朋友圈展示的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但整天生活在仙境里人也会腻的,一些画外音会把我们拉回现实,低像素的毛坏人生才是主流。
来源:读者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