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视听
TV
Live
视界
导航栏
首页
头条
金普
足球
专题
文体旅
本地宝
深读
氢能
经济
党建
社会
健康
教育
点播
圈子
征集
潮购
视频
直播
文化
媒体聚焦
宣传思想文化
经典实践项目
金普号
政府机构
街道园区
名企名优
教育培训
文化医疗
休闲景点
时尚生活
UAT
Home
>
党建
三层小店有玄机!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
2024-12-14 08:39
东江之畔,广东惠州水东街的夜市格外热闹。
在这繁华中藏着一座已有88年历史的三层小楼——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惠城接送站旧址(东湖旅店)。抗日战争时期,它是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执行秘密大营救任务时,将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转移至大后方的重要交通站之一。
1942年,邹韬奋、茅盾、张友渔等1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在宝安白石龙稍作休整后,辗转惠阳(民国时废惠州府,称惠阳县)时大多入住这里,再沿江北上,抵达老隆、韶关等地,再转到大后方。
难以想象的是,当时旅店三楼,是被国民党驻军师长张光琼包下的。危险重重,东江游击队如何保护一行人从东湖旅店向大后方安全转移?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周密部署 迎接文人
扶梯雕花、西式壁炉……走进东湖旅店,仍能感觉当年此处的气派。日军侵占香港后,国民党187师师长张光琼奉命驻防惠州,包下了东湖旅店顶层,并在旅店门口设置了岗亭。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时任中共惠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武装部长卢伟如,发现旅店隔街近江、交通便利,且国民党布置有岗亭,特务、暗探不敢随意进入,便决定租下旅店一二层,作为秘密中转站。
为了掩人耳目和便于开展工作,卢伟如以香港昌业公司老板的身份,住进东湖旅店。由于当时卢伟如才22岁,没有结婚,单身一人住高级旅店,容易引起怀疑。组织上把卢伟如的未婚妻、中共淡水区委妇女委员叶景舟调来惠州“突击结婚”。卢伟如还在东湖旅店附近成立了“源吉行”。在有香港经商经验的廖安祥的协助下,“源吉行”生意兴隆,为大营救提供了资金和物资保障。
东湖旅店已经做好准备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另一头,邹韬奋、茅盾夫妇、胡绳等秘密大营救中第一批撤离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在白石龙稍作休整后,再度启程。数百里的山路,他们不时经过敌人的封锁线,还要防备国民党的哨卡和沿途的土匪,经常昼伏夜出。但在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的武装护送下,他们越过广九铁路,经过沿途的秘密交通站,最终,赶在1941年大年三十的深夜抵达惠阳。
巧避搜查 齐享年饭
一行人又饿又累,负责接待他们的卢伟如和时任惠阳县梁化区委书记的陈永等人,在东湖旅店和附近的东和行赶紧为大家烧水、做饭。那时,国民党军警一听到外地口音便要检查。危急时分,卢伟如的“好友”王大哥——国民党驻军营长王延吉的弟弟来了,他是东和行喝酒打牌的常客。卢伟如把“王大哥”拉到一边,给了他一把钱,“王大哥”二话没说走向前去:“干什么?张师长朋友的亲戚也要检查?都是自己人!”国民党军警果然不敢乱来了。
等大家都睡去后,卢伟如和陈永还在思考:大过年的,如何让文化人们吃得好些?接待中还得更加谨慎小心。战乱时节物资匮乏,但天亮后卢伟如还是弄来了一点鱼肉、两只鸡和木炭,文化名人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茅盾说他的家乡有道名菜“风味鸡”,夫人孔德沚会做,卢伟如又去找了姜、醋等配料。有鱼有鸡有时蔬,大年初一,20多位文化名人和卢伟如、陈永等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了一顿丰盛的“大年饭”。
东湖旅店二楼展厅还原“年夜饭场景”
在惠阳住了三天后,茅盾一行人坐上大木船前往龙川县老隆镇。送走他们后,东湖旅店又继续迎接一批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1948年9月,茅盾回顾这一路行程,写下了《脱险杂记》。他在文中说:“我们仅仅通过游击区而已,可是它给我的印象深刻得很,到今天还像是昨天的事……”
据介绍,秘密大营救历时200余天,救出800多名文化界进步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他方面人士,无一落入敌手。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柳亚子、茅盾、夏衍、乔冠华、胡绳等多位被营救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都曾担任过重要职位,在新中国的政治、文化、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大营救,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这是真正的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著名剧作家夏衍这样感慨。在宣传团结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系列斗争中,香港文化界人士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东湖旅店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的秘密中转站,见证并参与了一段名扬中外的历史奇迹,其承载的革命历史文化价值无可替代。
来源:羊城晚报
党建
为官当思“三不欺”
还记得他们吗?他说会带着光荣花回来
青年学生习近平的一次农村调研
听总书记讲作风故事 | 不搞特殊“看白戏”
毛泽东家风家教二三事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
点击右上角
···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