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谋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我国以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推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蓄势赋能。
改革大年、稳步向前。2024年,我国重点领域改革步履铿锵、蹄疾步稳。国企、金融、财税、科技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一项项整合重组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条条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一系列市值管理新举措重塑国资央企新价值。截至目前,各地、各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已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一轮改革方案谋划也将提上日程。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向前,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职责划转、“三定”制定、编制调整、内设机构优化、省市分支机构挂牌、县域机构人员转隶等顺利完成;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11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获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绿色贷款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24年,财政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监督,研究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财政部等16个中央部门率先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留抵退税制度不断完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快落实。
科技体制改革多点突破。2024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各地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揭榜挂帅”等围绕企业需求展开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让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涌动汇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3个百分点。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品产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持续扩大。今年以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推动我国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进一步提高。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8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9%。其中,企业6020万户、个体工商户1.25亿户,同比分别增长6.1%、3.0%。各种所有制经济更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今年下半年,一系列重磅举措接连出台、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推进、一张张改革“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各地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卡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发展清淤除障、破题开路,鲜活的实践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一子落,满盘皆活。随着重点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牵引力在中华大地得到充分激发,改革的强劲推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得以充分彰显。
2024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多项经济指标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仅前三季度,GDP总额达13.3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全年经济增量预计在4800亿至5500亿美元之间,全年GDP总额预计将突破18万亿美元大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起步”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新的一年,改革再出发,要在重点领域布局,在关键环节落子。
2025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迎来收官之年。在12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一系列重点工作被“圈定”,一方面,国资央企要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深落实;另一方面要以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国资委聚焦改革重点任务提出四个“更加”,即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进一步提升改革举措的整体效能;更加注重问题导向,以重点难点突破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更加注重基层探索,充分激发基层改革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狠抓落实,创新优化改革推进落实机制。
2025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一是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稳定关系后,引导大家有序流转土地。二是通过“三变改革”让农民获得收益,通过制度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此来增加收入渠道。三是在政策安排上将继续创新盘活利用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来盘活利用闲置农房。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新时代的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当前,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形势,“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对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亦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特别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并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等方面提出系列举措。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也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未来要始终坚持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宏阔视野中谋划对外开放,坚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聚焦制度规则、贸易投资等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深层次改革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宽度、广度。
改革潮涌,击鼓催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信源:中国经济报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