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座椅背后,藏着网约车司机的另一面

2025-01-06 12:03
现代都市人的通勤方式中,网约车是很难绕过的存在。 

每当你快迟到或遭遇极端天气时,网约车总能救你于水火。 

图片
通常情况下,我们和司机的交流不多,很多人除了上车后和司机核对手机号后四位,全程保持沉默。

但如果你经常坐在网约车的后座,就有很大概率能发现座椅背后的秘密。 

很多网约车司机都会在座椅背后挂一张便笺纸
图片
图片

椅背上歪歪扭扭的手写便签,形成一种司机间心照不宣的集体行为艺术。


便签的内容非常随机:


I人司机能不开口就不开口,把常见问题全都贴在车里。

图片

E人师傅擅长提供情绪价值,各种幽默段子信手拈来。

图片
打开社交媒体,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分享自己打车时发现的便条。

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比想象中更普遍。

系统随机匹配的旅途中,司机用手写字条的方式留下善意提醒,乘客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收获生活惊喜。
图片
手写便签不同于AI客服的冰冷。

司机师傅张贴的内容往往好笑又心酸,比如禁止抽烟、请系安全带、酒后别吐在车里、请为服务好评。
图片
有的司机会关注你的情绪变化,用幽默巧妙化解烦恼。

有的司机将需要沟通的事项悉数罗列,详细到让人心疼。

洋洋洒洒近百字,你很难猜到之前他到底经历过什么。
图片
禁止后排乘客跷二郎腿的提醒标语可能已经被踢掉。
图片
有些司机的座椅靠背后堪称最小单元的便民服务点。 

皮筋、餐巾纸,甚至打火机都能按需自取。
图片
除了上面这些,网友发现很多司机的妻子和孩子,会在车上留下充满美好祝愿的便签。
图片
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当司机和乘客身处同一空间,很多原本不是问题的小事也都成为问题,服务的边界还存在很多模糊地带。

时至今日,网约车不再只是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旅途全程都需要更多交流。

比如乘客是否晕车、车里温度是否合适、临时行程改动,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争吵的导火索。
图片
纸条背后承载的是沟通问题。

网约车连接了生活中各个点,乘客对网约车服务要求似乎也不仅局限于安全平稳到达目的地,大家的需求变得更多元。

网约车司机与乘客之间的沟通问题在近几年一直是复杂的话题。

司机和乘客双方在服务过程中经常因为沟通不畅等因素产生矛盾。

图片
一些司机遇到乘客的不文明行为时,往往会感到委屈无助。

网约车司机峰哥说:“是否需要进小区、是否需要送入地下车库等是最常见问题。”

随着拼车服务流行,这些问题开始叠加出现,比如两位拼车乘客一位嫌热一位嫌冷,尽管司机极力调解,也难免发生有人投诉的情况。

“有时候乘客有急事,赶高铁打车拼车迟到,也会接到投诉。” 

平台经济让网约车服务标准变得统一,同样的安全提醒、适时的语音播报、前排的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各种方式都在保证行车安全。

很多师傅把车座背后当作自己表达的自留地。
图片
峰哥向我们补充:“之所以手写便签是因为真的遭遇过很多争议,有时候想事先沟通提醒,但一天要拉十几单乘客,很难有精力向每个人解释细则,只好使用这样的方式降低可能出现的争吵。” 

于是,自己手写便签挂在座椅背后,成了网约车司机们最方便、可行的解决方式。 
图片
在电商平台,上图这样的提醒牌的销量惊人,但也有司机认为打印出来的或亚克力的牌子都有点刻意,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还是手写便签更显真挚。

图片
A4纸大小的空白页上,可能有表述不当,可能有错别字,但就是这样一张纸润滑着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关系,将可能的摩擦降低。

其实,类似的现象不只出现在网约车行业。

将镜头拉远,批发零售、餐饮酒店等服务业也都有类似的手写公告。
图片
只要是人服务人的行业,就很难避免直接面对人的情绪。

手写便签,既是一种前置的善意提醒,也是一种朴素的守序。

平台竞争激烈、监管日益严格等因素对网约车司机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司机的努力,很多乘客也在乘车过程中对司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城市的网约车职业化占比不同,一些城市甚至有近半数的司机是兼职。

生活中他们往往还有其他工作和角色。
图片
一方面,司机在提升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避免因情绪失控引发冲突;

另一面,乘客也在更为理性地看待网约车服务,更多人开始换位思考。

与此同时,平台也在极力调和这种摩擦。 

打车时能看到关于司机的评价,一些平台也已经在拼车服务中尽可能地提供个性化选择。

也许未来某天随着无人网约车的普及,字条也会随之消失。

但字条的存在,仍旧是一种流动的情感和温暖的关怀。

手写,继续承载着人的余温。
来源:公众号:硬壳INK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