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道德经》这三句话,悟透了,足以改变你的一生

2025-01-15 07:31
图片

《道德经》是一部凝聚东方智慧的千古名著,短短五千言,却涵盖了宇宙万物的规律、人生修行的秘诀,以及治国安民的大道理。

它既深奥,又平易近人,被誉为“万经之王”,其思想影响至今,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

老子曾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简单几句,却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本质。

本篇文章,我们将从《道德经》中挑出三句足以受用一生的哲理金句,细细品读其中的智慧与启示。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简短释义】: 

至高无上的善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夺地位。

水总是流向低处,顺势而为,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

它以柔克刚,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同时展现出谦逊与包容的品质。

【心得感悟】:

老子以水喻道,教给我们的是一种人生智慧:柔弱却坚韧,谦卑却强大。

水从不挑剔环境,无论是山涧、溪流还是江海,它都能顺势而行,不断向前;即使遇到阻碍,也会绕道而行,最终汇聚成海。

这种“不争”的态度,是人生的大智慧。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单在保卫临淄时,面对敌人围城,他并未直接强攻,而是采取了“火牛阵”的策略,用谦逊和智慧打赢了这场“以柔克刚”的战役。

这正是“上善若水”的智慧体现:以退为进,不争而胜。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在纷争中,如果能像水一样,懂得退让与包容,就会少一分冲突,多一分圆融。

正如老子所言:“柔弱胜刚强。”

那些外表看似强硬的人,往往缺乏持久的力量;而那些懂得谦逊和适应的人,最终能走得更远。

水还教会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强大,是对生命的滋养。

水润物无声,却成就了万物。

做人也应如此,用善良和真诚去影响他人,而不是与人争锋。

正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成就他人,便是成就自己。

“上善若水”并不仅仅是一句古老的哲思,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会像水一样包容、柔和,却又坚韧、自洽。

用这种智慧面对人生,我们终将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力量。

【2】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简短释义】: 

如果能像开始时那样谨慎、专注地对待事情直到结束,就不会失败。

【心得感悟】:

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不是起点的豪情,而是终点的坚持。

太多人在开始时信心满满,后来却在疲惫或懈怠中败下阵来。

就像马拉松比赛中,前几公里跑得最快的人,不一定是最后冲过终点的赢家。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数次亲自率军北伐,与司马懿展开对峙。

当时,蜀汉军队粮草匮乏,国力有限,而曹魏地势广阔,兵强粮足。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便采取了极其谨慎的策略。

他并没有急于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以精细的谋划和严密的布局与司马懿周旋。

司马懿是个擅长隐忍的对手,面对蜀军的挑衅始终坚守不出,意图耗尽蜀军的粮草。

诸葛亮看穿了他的意图,却并未被激怒或轻举妄动,而是以冷静的态度应对。

他一边耕田积粮以延长战线,一边以“木牛流马”解决运输问题,并通过巧妙的布阵和策略给敌人制造压力。

他还用激将法送去“妇人衣”,嘲讽司马懿胆小,试图逼他出战,但司马懿依旧坚守,丝毫不为所动。

最终,由于蜀国粮草供应不继,诸葛亮不得不撤退。

但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谨慎细致的态度,不因短暂的小胜利而骄傲,也不因长期的僵持局面而乱了阵脚,完美展现了“慎终如始”的智慧。

虽然北伐未能成功,但诸葛亮以冷静沉着、善始善终的态度,赢得了后人的无限敬佩,被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楷模。

生活中也是如此,许多人往往在事情接近尾声时最容易松懈。

考试前的冲刺阶段,工作临近收尾时,甚至是感情走过热恋进入平淡期,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有一个好的开始,更在于如何将开始的热情与专注延续到最后。

“慎终如始”不仅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它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初心和耐心,始终如一,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正如俗话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任何伟大的事业,最难的往往是最后那一步,只有熬过疲惫和松懈,才能迎来最光辉的时刻。

人生如书,每一页都要写好,尤其是最后一页。

用慎终如始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天,方能书写属于自己的完美篇章。

【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简短释义】: 

居住要选择适合的地方;内心要像深渊一样宁静深远;待人要仁爱;说话要诚信;治理要善于管理;做事要有能力;行动要把握时机。

【心得感悟】:

老子的这段话,不仅是对“善”的哲学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总结,涵盖了居住、心态、待人、言语、治理、做事、行动等人生的方方面面。

读懂它,我们会发现,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更智慧、更圆满。

居善地”,提醒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环境影响心境,正如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孩子处在一个有益成长的地方。

生活中,我们也要选择让自己身心舒适、发展得当的地方,不求奢华,但求适宜。

心善渊”,教会我们内心要如深渊般深邃安静。

水因深而不争,心因静而生慧。

现代社会充满浮躁,但真正强大的人都懂得沉潜。

就像王阳明,在被贬龙场时,并未怨天尤人,而是静心反思,最终悟出了“知行合一”的心学大成。

与善仁;言善信”,告诫我们待人处事要仁爱、诚信。

没有仁爱,人与人之间便如孤岛,没有信任,关系终将崩塌。

人与人交往的核心,莫过于用善良的心待人,以真诚的言语沟通,才能让人际关系长久温暖。

政善治;事善能”,则是对能力的要求。

完成一件事,关键在于用对方法、具备能力。

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以善治治蜀,终得天下人心。

动善时”,点明行动要讲究时机。

无论是农夫播种,还是创业逐梦,把握天时都是成功的关键。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握时机的人,往往能事半功倍。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真正的智慧,不是与人争锋,而是追求内外兼修的圆融之善。

学会用这七种“善”滋养自己,你的生命自然会变得丰盈而充实。

 

 

来源:远方的小木屋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