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做自己有三次,第一次会被讨厌

2025-02-20 13:03

前段时间,付航在《喜剧之王单口季》中的名言爆火——“只要你勇敢地做自己,就一定会有人爱你。”但也有网友觉得这话太鸡汤了——“如果做自己,只会被人讨厌!”的确,“做自己”会遇到许多困境,但有阻碍并不全是坏事,“做自己”依然值得。

 

困境一:有人开始讨厌你

有一个残酷的真相:只要做自己,就会有人讨厌你。

 

好友小牧原本是一个自卑的女孩,不好意思打扮自己,在工作中也非常被动,有时领导问她能否负责更重要也更高薪的工作,她总是婉言拒绝。前段时间,她交了一个阳光热情的男友,男友经常鼓励她活得自信些。小牧慢慢发生改变,开始穿好看的衣服、做发型,与此同时,她在开会时发言更加主动,并开始负责更关键的工作。

 

可她却得知,有同事在背后说她坏话——说她脸皮厚,越来越高调,爱出风头……小牧很不解,明明自己没伤害别人,为何会遭人嫌弃呢?

 

其实这并非小牧的错,而是当她自信做自己时,勾起了身边人的羞耻感。现实中有许多人无法接纳自己,他们会以自身的想法、特点为耻——觉得人主动展示自己是狂妄的,觉得向往高薪高职位是功利的……当小牧把这些特点光明正大地展现出来时,这部分人的羞耻感会被激活,于是下意识去攻击否定她。

 

困境二:失去原来的“朋友”

霄霄喜欢安静,但身边朋友都喜欢热闹。周末,她本想自己在家安静度过,可朋友总会叫她出去聚会,而聚会的互动常常让霄霄感到不愉快——有人向她开不礼貌的玩笑,说她不苟言笑,穿衣服太土……每逢这时,霄霄就想快点结束,回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要是直接说出这话又显得很扫兴,所以一直憋着。

 

学习心理学后,她渐渐明白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于是,她开始在面对恶意玩笑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在活动累了时主动提出想要回家,或者干脆拒绝掉一些聚会。慢慢地,她发现大家似乎不太联系她,朋友似乎越来越少了。

 

在咨询中,霄霄说出自己的疑虑:“难道做自己要以失去朋友为代价吗?”我问霄霄:“你和这些人聊不到一块去、会被开恶意玩笑,真的算得上相处愉快的‘朋友’吗?”

 

做自己,除了照顾自己的感受以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过滤社交圈。当一个人长期压抑真实的自己,讨好别人,那么就容易吸引来和自己不相匹配的人。当你站出来维护自己时,并不会失去真正的朋友,反而会吸引来真正喜欢你的人。

 

困境三:把控做自己的“浓度”

不少人对“做自己”有着非黑即白的理解,认为做自己就是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来。

 

好友小顾从小被父母管控,吃什么、穿什么、读什么专业、选什么工作,父母都给他安排好了。工作后,他下决心改变人生,从此再也不听家人的意见,与此同时,和人相处时有话直说,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决心让小顾变得有力量,成功摆脱了父母一部分的控制。与此同时,当他对旁人有意见时,会不分场合地直言不讳。一段时间后,小顾虽然没那么压抑,可和身边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了。

 

其实,小顾是在用非黑即白的态度去看待“做自己”。过去他做自己的程度是0%,如今是100%,而现实中,这两种都太极端。

 

小顾应该把握好做自己的“浓度”,选择在关键的事上坚持自己,而不必每时每刻都执着于表达自己。

 

在心理学看来,“勇敢地做自己”基于一个重要前提——一个人能充分接纳自己,包括各种情绪、欲望、小心思……

 

当一个人充分接纳自己的一切,无论是积极的部分还是黑暗的部分,他便不再拧巴和内耗,会变得更有力量去实现自我价值。

 

你我只活一次,不妨大胆些。自己,是一场勇敢的旅程,过程并不容易,但结果值得。正如王尔德所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来源:《青年文摘》

图片来源:摄图网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