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视听
TV
Live
视界
导航栏
首页
头条
金普
足球
专题
版面
文体旅
本地宝
深读
氢能
经济
党建
社会
健康
教育
点播
圈子
征集
潮购
视频
直播
文化
媒体聚焦
宣传思想文化
经典实践项目
金普号
政府机构
街道园区
名企名优
教育培训
文化医疗
休闲景点
时尚生活
UAT
Home
>
深读
开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2025-03-21 08:00
经常在自媒体上听人说“开悟”,那究竟什么是开悟呢?其实开悟一词最早来自佛教。佛说,开悟即是明心见性,讲的是消除心灵的烦恼染污,获得关乎生命根本的能力和智慧。
今天我们抛开宗教玄学,来谈一谈平常人认为的“开悟”,显然,它的含义要更狭窄一些。对于平常人来说,开悟即是觉醒,它令个体跳出事件的本身,一眼就能洞见到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更清晰地窥探到事件的真相,并透过表象深度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拓宽个体认知的广度,让认知的综合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个体能通过这些提升的认知,更好、更顺利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换句话来说,开悟就是提高我们的觉悟力,并从习得的哲学智慧而非世俗智慧中求生存、图进步、谋发展,让事物走向更好、更高的境界。
既然开悟得益良多,那为何人们都不去开悟,都不去觉醒呢?其实,大部分人都意识不到怎样才是真正的开悟,他们心中没有这个概念,更无法产生这种意识。就算他们有了模糊的认识,那也只是肤浅的,不足以令个体产生质变。若有了一点粗糙的认知,也并不代表个体就能迈进觉悟的门槛,因为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像古人习武,须夙兴夜寐,鸡鸣而起,孳孳不倦,方有所成。要开悟觉醒,就须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毅力。这个习得的过程极其艰苦,也极其痛苦,很多学生不愿读书而外出打工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何况,学生对知识的习得还有老师的帮扶引导,而开悟却是一个人的孤独苦旅,全靠自悟。
勤奋就能习得,就能觉醒?非也!勤奋永远也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实践的过程中,个体必须仔细观察并开动脑筋思考。换句话来说,只有勤奋而没有深入的思考钻研,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寺院里的小沙弥整天端茶扫地、诵读佛经,他们足够勤奋,可最后他们什么也没有习得。因为他们的勤奋多数时候只是机械的按部就班和毫无意义的枯燥重复,他们没有用“心”。没有用“心”的勤奋,是低廉且毫无价值的低效劳动,是无法参透事物背后的“道”的,其结果注定只能是习而不得。
“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就很好地阐述了用心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技能习得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个体思维得以深化、思维层次得以提升的关键。但思考是需要机缘的,它需要一定的土壤。回到上面的例子,小沙弥可能也能察能思,可他们没有落入红尘,见识和阅历太少,因此他们的体悟极其有限。不经过社会这个染缸的浸染,是很难了解这个社会的真相的,得出的体会注定也不深刻、不全面。人是社会的产物,必然具备一定的社会属性,人世间一切的“道”必然也建立在这个社会属性上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想得“道”就必须遁入凡尘,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人性,了解用人性搭建并编织起来的纷繁世界。慢慢地,个体就会了解到:人际交往都是利益交往,情感付出是弱者用来攀附强者并希望用来索取利益的工具,权威总能拥有更多的豁免特权……是的,只有深谙人性,个体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是“‘道’在山下而非山上”的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另外我们发现,但凡得道高人,其童年多是不幸的,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最好解释就是苦难的倒逼让个体更早开悟,更快觉醒。人天生惰性成瘾,没有苦难的折磨觉醒是无法开启的;只有“不死也得褪三层皮”的相逼,才能将一个人往地狱里推,才会迫使个体不断地进行咀嚼“自己是如何陷入困境的”“造成如此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尽快摆脱窘况,个体会千方百计抽丝剥茧般剖析整个事件,竭尽全力思考事件运行的每一个节点的意义,从底层逻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深刻的“道”。最后,个体通过举一反三的梳理、重组与构建,从特殊性中挖掘普遍性,从而获得能通达万事万物、能解决世间所有问题的哲学智慧,找到觉醒的真正钥匙。
是的,苦难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虽然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与苦难的近身肉搏中才获得了成长,但并不代表苦难就一定可以将人渡至彼岸。就像修炼武功秘笈一样,悟性不同巧拙有素,效果有云泥之别。悟性反映的是个体对事物的敏锐度,它先天形成,无须努力就可达到旁人无法触及的高度。譬如神童三岁作诗,少年功成名就,这些都是天赋的馈赠。虽然后天的训练能助人觉醒,但效果却微乎其微,无论个体怎么熬心费力,都打不穿其天赋的上限。开悟的过程就相当于用手指去戳一层窗户纸,悟性到了就相当于手指头被弄湿,窗户纸遇水则化,一戳即穿;如果个体缺乏悟性,就像用干手指去戳,再怎么用力窗户纸也仅是砰砰作响,而无法被戳破。可以说,悟性是进入觉醒境界的关键。有,则能顺利抵达;无,再努力也是白搭。
那开悟的人又会是怎样的呢?他们内心澄澈、平静、纯朴,做事更有目标,遇事更有主见,处事更有方法。他们能迅速捋清事件的主要脉络,然后透过现象直达问题的本质,接着能紧抓问题的主要矛盾,更直接、更高效、更有质量地去解决问题。他们不抱怨、不争论、不纠缠、不抬杠,他们睿智、阳光、灵动、通透、豁达,个性超脱,异于常人。我曾经看过一幅这样的漫画:三个人各站在垒起的高低不一的三根书柱上,站在围墙上的人看到了墙外开阔的景色,站在高空中的人看到了远处巍峨的大山,而站在云朵上的人却看到了永远不会被遮蔽的阳光。他们一个比一个更有收获,但只有最后一种人才是开悟的,站上云端的那一刻,他们光明、安详、幸福,他们拓宽了眼界,打开了格局,收获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
开悟,让个体能拨云见日,收获更多更高的智慧。但甘瓜苦蒂,开悟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伤害。开悟后,情感后面的利益算计颠覆了他们对情感的纯朴认知,人性后面的冰冷与残酷让他们怅然若失,他们瞬间觉得被赤诚嘲讽,被善良耍弄,被正义欺骗,他们陷入了认知混乱,精神的内耗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人格逐渐走向分裂,在思想的天战中个体甚至会患上抑郁……最后,他们可能对这个世界表现出莫须有的忧伤、冷漠、甚至是无情。
但遗憾的是,开悟是一段回不去的旅程。开悟后,个体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回到单纯,就像一张用墨水写满了黑字的白纸,再也擦不干净了。他们也知道,开悟后的自己要承受更多的负累,但他们还是会拒绝“恢复出厂设置”,继续刷新自己的认知。如此说来,开悟充满了极强的自嘲与自虐,极具讽刺意味。最后,开悟让个体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的矛盾综合体。
开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只有开悟,个体才能吸收到高维能量,开“天眼”,明大道,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让生命焕发出更大的价值,让灵魂走向独立、丰盈、安定、优雅、高贵和自由。相对于物质享受,心灵的开悟更加重要,它才是个体成长路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人生课题!
来源:深读
深读
大黑山副刊
特写丨缅甸震后农村:数百灾民佛堂避难,父母送孩子做义务消防员
心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三千孤儿”的漫长归途
人生,最忌讳圆满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
点击右上角
···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