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视听
TV
Live
视界
导航栏
首页
头条
金普
足球
专题
版面
文体旅
本地宝
深读
氢能
经济
党建
社会
健康
教育
点播
圈子
征集
潮购
视频
直播
文化
媒体聚焦
宣传思想文化
经典实践项目
金普号
政府机构
街道园区
名企名优
教育培训
文化医疗
休闲景点
时尚生活
UAT
Home
>
经济
它们将有“身份证”,9月1日起施行!
2025-03-24 10:25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4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届时所有AI作品必须亮明身份,标注是AI生成。
该《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为破解“AI造假”困局提供了依据。
图片来源:千图网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工具,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滥用的问题。AI技术降低虚假视频制作成本,被用来伪造明星代言、伪造科学家带货,让批量生产、快速传播、收割变现、注销换壳的欺诈营销快速形成闭环。为了吸引流量、快速起号,“深度合成工厂”利用AI技术批量生产虚假信息,猎奇、极端、煽动情绪的假新闻充斥互联网,令公众真假难辨。
当AI作品深入千家万户时,AI生成内容的以假乱真就会带来社会信任危机。《办法》的出台正当其时,本质上是一场重建人机信任的“革命”。当AI学会为自己的作品署名,人类才能安心与之共舞。
《办法》从三重维度筑牢治理防线,重点解决“哪些是生成的”“谁生成的”“从哪里生成的”等关键问题,实现全流程安全治理。
在技术层面,明确研发者的“身份编码”义务。
《办法》明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文本、音频、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应当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这相当于为每件AI作品颁发“数字身份证”,既便于监管部门溯源追责,也倒逼企业将伦理设计嵌入技术底层,实现生成式AI的全生命周期标识管理。
在平台层面,压实内容分发者的“身份查验”责任。
《办法》对内容分发平台的责任也作出详细规定。按要求,内容分发平台要核验文件元数据中是否含有隐式标识,必须采取措施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此前,我国已有多个社交平台试点“AI内容防火墙”,提高虚假信息拦截率。未来,随着《办法》的实施,“源头标注+平台拦截”的双重机制,将重塑网络空间的信任生态。
在公众层面,激活社会监督的“身份认知”意识。
人工智能工具普及化,让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虚假内容的制作者和受害者。依据《办法》规定,用户发布AI生成合成内容时应该主动标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这些内容标识。可以想见,对公众而言,未来刷视频时先找“AI身份证”,会像过去买商品时看生产日期一样自然。而当人人都是“鉴定师”时,AI作品自然无处匿名。
当然,打造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并非一日之功。比如,《办法》中提到的隐式标识,在技术上能否被规避和移除?这还需要更多企业加强对人工智能安全的投入与研究,以合理成本提高系统安全性。
AI产业正在蓬勃生长。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2.49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7.7%。
AI技术进步和AI安全治理是“一体两面”,科技之光投射在合乎伦理的镜面上,才能照亮更长远的未来。让AI生成内容亮明身份,是科技向善的强制约束,是享利避害的制度设计。标识制度的施行,将为AI技术铺设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信源:经济日报
经济
清明假期,机场、口岸、铁路出行信息
“学习胖东来”究竟该学什么?
通过验收,对外开放!
特斯拉放大招!首次推出
利好!免息→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
点击右上角
···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