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采取多病共防策略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防控效率,从而避免针对单一病种的传统传染病防控策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局限性。对艾滋病、乙肝、丙肝和梅毒等传染病采取多病共防,不仅为2030年终结艾滋病和消除病毒性肝炎等全球卫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多病共防的优势
1. 优化资源配置
多病共防可将宣传教育、监测检测、治疗关怀等防治体系中的共性部分纳入统一体系,不仅提升各项工作的协同性,还优化资金、人力和设施的配置。例如,在四川省凉山州,将艾滋病、丙肝和梅毒等防控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在各病专业防治人员配备、能力提升、传染源发现和规范诊疗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2. 促进早期发现
艾滋病、乙肝、丙肝和梅毒的病原体均具有经血和经性传播途径,在感染初期没有明显症状,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才能发现等共同特点。通过联合筛查和及早诊断,使患者及时进入治疗阶段、接受干预,减缓疾病进程,从而减少疾病传播,显著降低公共卫生负担。
3.提升防控效率
多病共防的优势还在于一次性检测多种传染病,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多种病原体的合并感染、减少因漏诊导致的延误,还能帮助调整针对单一病原体的治疗方案、降低因疾病之间相互影响而导致的疾病加速进展和死亡风险、提高共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4.推动全病程管理
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乙肝和丙肝患者都有随访管理的需求。多病共防体系能够整合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实现从诊断到随访的一体化管理,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
多病共防面临的挑战
目前,多病共防还面临一些挑战,如:不同来源传染病防治经费整合困难;快速、低成本的多病联合检测技术尚未广泛应用;基层防治人员数量不足,能力有待提升等。
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如推动医保政策改革,将多病联合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强技术研发,简化诊疗流程并降低检测成本;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结合各地区疾病流行特点,制定本地化防控策略,以确保多病共防工作精准落地、资源高效利用。
未来展望
总之,多病共防不仅是提升艾滋病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径,也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方向。通过推进政策整合、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30年,“终结艾滋” “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赵媛)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