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天天运动“延寿”还是“折寿”?追踪45年发现:多运动并不等于长寿!

2025-07-07 09:58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让人更长寿”……相信类似的说法很多人从小听到大。但也有人也会质疑,为什么很多运动员每天都运动、运动量很大,但并不是最长寿”“我们身边那些长寿老人却很少见他们疯狂地大量运动

多运动真的能延长寿命吗?每天运动到底“延寿”还是“折寿”?近日一项长达45年追踪了2万多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多运动并不等于长寿很多人都错了!

图片


健康时报图


多运动“延寿”还是“折寿”?
很多人都错了!


生活中有不少人非常热爱运动,马拉松、自行车赛……大量疯狂的运动“延寿”还是“折寿”?2025《欧洲流行病学杂志》期刊发表了一项长达45年追踪2万多双胞胎的研究发现:适度运动的确可以延缓衰老、降低死亡风险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度运动反而折寿换句话说,真正有意义的锻炼,不是极端大量运动,而是持续的适度运动!

图片


究截图,健康时报译 

这是1975年到2020年,一场横跨45的健康追踪研究,2万多双胞胎参与了研究,他们从年轻到终老,有人热爱运动,也有人不运动,最终拿到衰老与死亡数据。就这样研究人员收集了超过22000人的数据,提取部分人的DNA甲基化信息是衡量身体“真实年龄”的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身体衰老和运动量呈现U形曲线”关系,那些从不运动的人衰老的快,运动太猛的也衰老的快!也就是说,完全不运动的人和每天疯狂运动的人,身体都“衰老更快”。

这里是重点:只有那些坚持适度运动的人,才真正延缓了身体的衰老!

为什么那些锻炼狂人反而老得更快研究人员解释,在运动极度活跃人里,DNA中的某些“老化蛋白”反而更高,这些指标和心脏猝死、肾功能下降相关

此外,在降低死亡风险方面,运动的作用更体现在降低短期死亡风险尤其是那些疯狂的高强度运动者,他们的死亡率下降主要出现在短期,而长期效果就不明显了

项长达45年的实验告诉我们:凡事都要“适度”,过度运动并不等于长寿!

图片


健康时报图


怎样运动才算是适度运动?
这些信号提醒你运动过量了

那到底怎么才算适度运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多方权威指南建议,需要结合“运动总量”“运动强度”“个人感受”等多方面考虑。

一、标准的运动量:

1. 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150~300分钟(每天20~45分钟左右);

 高强度(如跑步、快速骑行等),每周75~150分钟(每天10~20分钟左右);

建议每次有氧运动至少10分钟,以提升心肺功能。

2. 力量训练:

 建议每周2次抗阻训练,覆盖身体所有主要肌群(如腿部、背部、腹部);

 每组动作重复8~12次,形式包括自重训练(俯卧撑)、负重练习或重体力家务(如搬运重物

图片


健康时报图

二、运动强度判断

运动强度需结合主观感受与客观心率有条件的可以佩戴一个心率表或心率计,方便了解自己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

 记住一个简易判断法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即为中等强度;无法连贯说话则为高强度

图片


健康时报图

三、运动过量信号:

运动时这些信号提醒你可能运动过量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王健全2025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时介绍,每天中等强度运动1小时最佳如果出现肌肉过度酸痛关节过度酸痛、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说明运动过量;而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心悸、心慌需立即停止。长期超负荷易引发头晕、焦虑、高血压等,影响身心健康。

真正健康的运动,记住这5点

1. 安全第一:运动前身体评估  

凡事安全第一,运动也不例外。运动之前应该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比如昨天喝酒了、昨晚没睡好、近期感冒了,这些情况都要减少运动或者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2. 循序渐进:切忌疯狂地运动  

如果是长期不运动的人,建议从低强度运动、短时间开始(如每日快走15分钟),每周增量≤10%切忌长期不运动突然剧烈运动很少运动,上来直接跑5公里/10公里),易导致肌肉拉伤或心脏风险。

3. 强度把控:中等强度更安全  

运动不要和别人相互攀比,中等强度相对来说更安全;如果年纪比较大或心脏不太好,都建议佩戴心率监测的设备,保持一个中等强度心率。

中等强度心率≈(220 - 年龄)× 60%~70%

4. 力量训练:每周2全身  

运动不止需要有氧运动锻炼心肺,还需要力量训练锻炼肌肉。建议每周2次力量训练,重点锻炼大肌群(腿、背、胸、腹),预防肌肉流失和代谢下降不想去健身房的,也可选自重训练(深蹲、俯卧撑)、弹力带或器械8~12/组)。

5恢复补水:别忽略身体信号  

运动后最好拉伸5~10分钟(如大腿前侧、肩部拉伸),缓解肌肉紧张剧烈运动后建议不要立刻停止运动,要慢慢停下来,做做“冷身运动”。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小口多次)对于一些高强度大强度运动后需补电解质

图片


健康时报图

 

最后,健康的运动核心是安全、健康,而非追求极限强度超大的运动量。根据自身状态调整运动这样才能长期坚持受益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