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也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学习党章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党员意识的重要途径,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党性修养的水平。
党章对党员党性的要求
围绕党性问题,历次党章一以贯之地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为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供了遵循。
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七大党章首次增加了总纲,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切革命的群众组织及革命的国家组织之中坚”。党的十二大党章阐明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六大党章新增“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原则,准确概括了党的领导的基本定位。党的十九大党章增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论断,阐明党无可替代的领导地位。
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党的一大党纲提出党员要保守党的秘密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大党章专列“纪律”章节,对党的组织、纪律、处分规定更加细化。党的七大党章将“严格地遵守党纪”作为党员应尽的义务之一,对党员的纪律约束、违纪处分、改正方法等提出要求。党的八大党章提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纪律处分规定并沿用至今。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党章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的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成更为全面的纪律体系。
虽然历次党章的提法表述、理论概括在“变”,但上述党性要求始终“不变”。党章文本表述的“变”与根本要求的“不变”,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整体意志和政治主张。
党章为党性教育提供了遵循
百余年来,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开展党性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性教育并没有被作为“特殊问题”明确表述出来,但这一时期加强党内教育的路径方法都重视党内思想路线问题,内含党章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党性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依照党章纪律要求重点整顿了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的作风,锻炼提升了党员守党纪、讲党性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和纪律修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执政后的经验和教训,深刻理解党章将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作为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恢复、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对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拒腐防变的自觉产生积极影响。进入新时代,党章中增加了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内容,党性教育从“必修课”“终身课题”上升到共产党人“心学”的高度,通过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思想觉悟。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党章为遵循,开展党性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秉持教育的历史传承性,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党性教育的首要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凸显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解决党员、干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开展党性教育。着力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俱进创新和完善党性教育形式,不断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党性教育更具实效性、灵活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时代党性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现实梗阻: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影响了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出现宗旨意识弱化、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等问题;党性教育内容还不够丰富,部分基层党组织甚至只是机械性地传达文件精神,不能很好地满足党员、干部需求;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党性教育工作存在教育形式单一、重视度不够、过程把控不严、评价体系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迫切需要创新思路,推动党性教育提质增效。
立足党章要求、提升党性教育质效的路径
加强党性教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党肩负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立足于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将静态的党章文本落实于动态的党性教育中,是提升党性教育质效的“良方”。
把学好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党员的基本功,夯实党性教育的基础。强化党员制度意识,使党员在科学理解党章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践行党章要求,对照党章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查摆、改正自身存在的不符合党章要求的问题和不足。
完善党性教育系统工程,提高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入新时代党性教育内容中,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与时俱进创新党性教育方式,使党性教育在新形势下继续焕发生机活力。在继承和弘扬党性教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因势而动完善并创新党性教育体系,找准党员学习的“兴奋点”和党性教育的“切入点”,既要坚持个人修养和教育监督相统一,又要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和带动“绝大多数”相统一,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持久力。
来源:《党建参阅》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