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牙齿发黄、牙面粗糙,喝冰水、吸冷气时敏感刺痛?这可能并非单纯衰老或“上火”,而是牙齿酸蚀症。牙齿酸蚀症不会像蛀牙那样容易被发现,但却日积月累“溶解”牙齿,从变色到敏感疼痛逐渐加重,发现时往往已侵蚀多年。
很多人疑惑,自己并没有常喝可乐,为何会得酸蚀症?实际上,一些看似无害的饮料,对牙齿的伤害比可乐更严重。
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牙齿样本分别浸泡在各种常见饮料里,包括柠檬汁、橙汁、苹果汁、可乐等。7天后称重,结果很意外——
●柠檬汁让牙釉质的质量减少最多,是可乐的4倍、无糖可乐的6倍;
●苹果汁、橙汁紧随其后,侵蚀力不俗。
![]() |
研究存在局限性:为直观比较,牙齿被浸泡在饮料中,与日常短时频繁饮用情况不完全一致。
另一项研究则模拟口腔环境及唾液冲刷效果,按日常饮用频率测试了不同酸性饮料对牙釉质的侵蚀能力。结果同样发现,柠檬酸溶液和橙汁对牙釉质侵蚀最大。
其实柠檬汁/柠檬酸伤牙,主要是因为它的以下特性:
酸性极强:pH值在2~3,远低于牙釉质临界值;
螯合作用:柠檬酸会“抓取”钙离子,加速牙齿钙流失;
无保护物质:缺少再矿化因子,无法缓冲酸性;
黏附时间长:黏度更高,附着在牙面不易被清除。
多数常见水果含柠檬酸等有机酸,同样伤牙,只是程度较轻。不少家长因认为碳酸饮料伤牙,特意给孩子打果汁,但国内调查显示,每周喝1~3次果汁的儿童,患牙酸蚀症风险是不喝者的3.13倍。
果汁等饮料常隐藏在 “健康习惯” 中悄悄腐蚀牙齿——
❌早起先喝杯柠檬水,启动身体;
❌上班来杯橙C美式,提神醒脑;
❌奶茶爱点暴打柠檬,清爽低脂;
❌饭后来杯鲜榨果汁,补充维C。
不少人认为不喝柠檬汁、果汁牙齿就安全了,但柠檬酸早已渗入生活:超市里的果味饮料、维生素水、运动饮料、调味茶、碳酸汽水等,配料表中几乎都有柠檬酸(或其化名E330)。
柠檬酸是常用食品添加剂,能调酸、增味、防腐,安全且成本低,因此被广泛用于饮料。但安全不代表多喝无害,喝太多太频,它就成了 “伤牙钝刀”,前文中提及的腐蚀力较重的非果汁饮料大多含它。
此外,很多饮料还含大量糖和磷酸等酸性成分,同样伤牙。研究显示,106种市售饮料中,99种呈酸性,35种pH值在3.0~3.99之间。而牙齿对酸很敏感,pH<5.5,牙齿开始脱矿;pH<3,可能引发重度腐蚀。
![]() |
为了牙齿能健康地陪伴我们到老
建议少喝饮料
常见伤牙饮料表和护牙建议快收好
酸和糖是牙齿的头号敌人,大多数饮料都难逃其一。喝得多、喝得频,很容易患上牙齿酸蚀症。
碳酸饮料(含糖/无糖)
提醒:pH值低还高糖,腐蚀牙釉质还助长龋齿细菌。即是无糖不等于无害,酸蚀同样严重。
建议:少喝为妙,喝完及时漱口,不刷牙,防止酸加刷力加倍伤牙。
果汁/果味饮料/果醋
提醒:果酸(尤其柠檬酸)+高糖组合,腐蚀牙釉质、滋养细菌。鲜榨≠健康,果味饮料更是伪营养品。
建议:优先整果摄入,少喝果汁;果醋最好搭配餐饮、饮后漱口。
功能性饮料(运动饮料、维生素饮品)
提醒:高糖+酸性添加剂(如磷酸、柠檬酸)长时间口腔停留尤为危险。
建议:运动≠需要运动饮料,运动强度大时也要限量饮用,别当水喝。
乳酸菌饮料
提醒:乳酸菌饮料不是酸奶,营养不够、糖分更多,高糖+发酵酸性更是伤牙。
建议:儿童特别要限制,成年人也应警惕“酸甜口感=高糖信号”。
含糖茶饮(奶茶、冰红茶、康普茶等)
提醒:某些冰红茶和奶茶含有的糖远远高出大家想象,部分加入醋酸类发酵物更伤牙。
建议:不加糖,才能品到真正的茶滋味呀。
调味咖啡(风味拿铁、果味美式等)
提醒:调味咖啡往往加入糖浆、果汁等配料,糖高+酸强,“花式”二字要小心。
建议:首选美式或奶咖,少喝“网红调味款”。
想喝饮料,怎么保护牙
●尽量用吸管,避免饮料直接接触牙齿;
●快速咽下去,别让饮料在口中停留太久;
●避免一边喝饮料,一边啃咬硬质食物(如瓜子或小龙虾);
●喝完饮料可以漱口或嚼无糖口香糖,有助于快速恢复口腔pH,“打断施法”;
●喝完饮料后,牙齿表面可能较软,等30分钟后再刷牙;
●坚持早晚刷牙,用含氟牙膏,促进牙齿再矿化;
●定期口腔检查,及早发现龋齿或酸蚀迹象。
信源:海胆新闻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