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关键节点频频告捷
刷新海上工程“大连速度”
盛夏的金州湾畔,机器轰鸣不息,万吨巨轮穿梭,一座世界级海上机场正从蓝图加速走向现实。
4月22日,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航站楼核心区1177根桩基础施工历时192天提前完工;5月20日,北侧飞行区跑道区回填工程提前40天收官。
今年上半年,大连新机场项目多项核心工程提前突破关键节点,创造了海上工程建设的“大连速度”。
受访单位供图
在填海作业区,百余辆大型运输车满载土石方等物料往来穿梭,正以日均20万立方米的速度推进填海工程。
今年上半年,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回填2532万立方米,超额完成计划200万立方米;完成防浪墙建设1.2公里、护岸建设0.4公里,为人工岛筑牢“防护屏障”。
截至目前,大连新机场项目累计形成陆域面积19.15平方公里,完成工程总量95.25%。项目已完成两批次8个单位工程、2.05平方公里质量核验,取得第三期8.23平方公里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批复,为后续机场主体工程铺开提供了“主战场”。
数字化精准管控
筑牢品质根基
眼下,俯瞰航站楼桩基础工程现场,已可以窥见未来航站楼雏形。
今年上半年,航站楼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全面完成,累计审核图纸8000余张、编制工程量清单1.7万条,为即将启动的全面施工绘好了“蓝图”。
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上半年,大连新机场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同步攻坚,深层地基处理工程累计完成强夯71万平方米、碎石桩2.7万根、浅层真空预压插板51.3万根、深层真空预压插板49.7万根。
其中,南跑道深层地基处理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40%,飞行区东垂滑地基处理已全面开展,航站楼纳泥区指廊地基处理已进入真空预压阶段。
截至上半年,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累计完成2245根,除纳泥区指廊外均已“扎根”海底,为航站楼主体结构施工筑牢根基。
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建设项目,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在拉满建设进度条的同时,始终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置于首位。
在桩基础工程现场可以看到,每根桩基按编号排序,并生成其专属的二维码。扫码即可追溯施工时间、打桩深度、入岩深度、倾斜度等关键参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施工过程可追溯、现场管理可视化和质量控制精准化。
受访单位供图
“智慧建造”成为大连新机场项目一大亮点,除了创新“一桩一勘一码”可追溯管理模式外,项目还运用数字化施工监管平台、网格化管理等手段,建立积分预警分级响应机制,让安全管理“看得见、管得准”。智能信息发布中心、安全观测中心建成投用,成为展示机场建设风貌的“新窗口”。
大连新机场项目搭建全过程“五大管控”体系:
安全管控方面,建立“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机制,编制62项安全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压实五方责任主体;
质量管控方面,建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预判300余项技术碰撞,数字化施工系统实时监测工艺;
进度管控方面,由同济大学团队制定总进度计划,动态跟踪偏差分析,进行风险管控;
成本管控方面,采用“两编两审”预算机制和“评定分离”招标模式,达到权责对应、风险对冲的管控效果;
廉洁管控方面,搭建国内民航首个自主研发重大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协同指挥智慧监管监督平台,实现主体、监管、监督三责联动,对工程数据全周期实施穿透式监督。
低碳数智引领
打造东北亚开放新高地
当“低碳”和“数智”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也正以“闯劲、拼劲、钻劲、韧劲”持续深化“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机场”建设理念,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受访单位供图
日前召开的2025第十一届中国机场建设年会特别聚焦大连新机场项目,开设“大连新机场地基处理施工及变形控制咨询会”“机场混凝土耐久性专题咨询会”“航站楼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专题咨询会”3场专题咨询会。
40余位国内外权威学者和军民航顶级专家围绕机场建设核心问题,从搭建数智化项目管控平台、因地制宜采用绿色技术等方面为工程建言献策,并通过实地踏勘和案例研讨,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导。
目前,项目建设单位已完成专家意见回复,将持续细化解决方案并展开学习研讨,这些技术成果将为大连新机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受访单位供图
下半年,大连新机场将迎来关键攻坚期。
填海工程计划完成土石方回填917万立方米,南北跑道深层地基处理将全部完成,确保年底圆满收官;
航站楼主体工程将于下半年全面开工,年底完成主楼地下结构50%。
信源:北斗融媒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