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人到中年,戒掉急脾气,就是换条命

2025-07-25 08:00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急脾气的人。

工作中,电话微信一响,必须马上回复,什么事都要赶在第一时间做完;

生活中,一想起什么事,打扫卫生、买东西,旅行,也拖不了一秒。

每天急行军似的,忙里忙外,一旦碰上什么阻碍,就呼天抢地,乱了阵脚。

焦虑、惊慌、烦躁……在心里来回打转,好像不赶紧行动,就赶不上“二路汽车”,大半辈子都在火急火燎中度过。

尤其是人到中年,琐事铺天盖地地袭来,很多时候越急反而越坏事。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急着往前冲,总有后劲不足的时候。

倒不如缓一缓,放慢脚步,从容前行。

人到中年,戒掉急脾气,就是换条命。

来源:视觉中国

 

性子越急,活得越累

看过一个短片,很有感触。

片子讲述了一对母女的日常碎片。

这天,女儿刚放学,一进家门,母亲就迎上去问这问那。

得知孩子考试成绩出来了,就忙不迭地翻书包找试卷。

一看孩子分数不理想,立刻拉着女孩去找老师,询问情况。

不满意老师的答复,母亲又马上掏出手机,向教育局举报。

之后匆匆赶回家,开始上网查,怎么补习功课。

当天下午,母亲就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补习班。

之后的日子,这对母女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各种赶场。

隔着屏幕,我都跟着着急了,窒息感随之而来。

 

说实话,我也是个爱着急的妈妈,每天活得很累。

孩子的事、家里的事,事事操心,又事事不放心。

尤其是过了35岁,我更焦虑得不行,甚至开始失眠。

原本盼望的岁月静好,就在我一次次着急中,变成了一地鸡毛。

 

作家马特·海格在《焦虑星球笔记》一书中写道:

我们生活在24小时不眠不休的社会里,但并没有24小时不眠不休的身体,有些东西必须舍弃。

 

眼下的时代,节奏本就快得出奇,我们再着急,人就只能像永动机一样连轴转。

前阵子,朋友小峰的经历,令人唏嘘。

他也是典型的急脾气,急着求学、赚钱。

从大一时,他就勤工俭学,在宿舍开了个超市。

后来觉得收入不高,又投资二级市场,代购美妆。

毕业后,他一边找工作,一边做兼职,经常熬通宵。

一次做推广时,他无意中听朋友说起,平衡车市场一片大好。

他自以为发现了商机,便毫不犹豫地关了超市,将所有积蓄拿来创业。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他完全打不开平衡车市场,投入的钱很快赔光了。

他心里更急了,每天四处找商机,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身体出现了各种毛病。

因为长期劳累过度,他患上了急性尿道炎和心绞痛。

 

心理学家耶克斯,曾提出过一个“焦虑曲线”。

意思是:

当我们为目标徐徐用力时,效率也逐步提升。

但若急于求成,焦虑的情绪就会干扰自己,使我们裹足难前。

很多时候,生活本身并不复杂,没那么多事急着处理。

要学会接纳“未完成状态”,才能令自己活得轻松从容。

来源:视觉中国

 

戒掉急脾气,人就换条命

约翰·列侬说: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关于这点,我深有感触。

我曾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刚入职时,度过试用期不是我的最高目标。

我要的是,成为公司顶梁柱,尽早拿到高额年薪,实现财务自由。

现在想想,当初的想法真是太天真。

但当年的我,不以为然,天天像打了鸡血一般。

领导让我5天后交报告,我一天就交上去;客户说一周后要方案,我就算熬夜,也要次日交付,以彰显自己的“高效”。

然而,凡事都有个临界点。

终于,我还是尝到了“急性子”带来的恶果。

一次,我一如既往地用最快速度完成工作。

但第二天一大早,领导就叫我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数落道:“数据不对,你急什么!

刚熬完通宵的我,一时间难以忍受,崩溃大哭,一边恨公司,一边恨自己。

那天回家后,老公劝我:“不必什么事都一马当先,又没人催你,你干吗那么急?

我眼泪汪汪,心一横:“改!改不了这个脾气,就不是人!”

我先是把一些不重要的微信群取消提醒,后又发朋友圈公布自己的工作时间。

虽然微信一响,还想立马回复,但我强忍着克制住自己。

生活中,我也如法炮制,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事,都往后放一放。

结果你猜怎么着?

我梳理了所有的事,竟没有一件事是十万火急。

我这才顿悟,过去的一切痛苦,都是自己着急导致的。

而且我还发现:

慢一点之后,不仅生活没那么紧迫,好些事拖着拖着就不用管了。

就好像,让子弹飞一会儿后,事情自己萎缩了,直到它不是事了。

戒掉急脾气后,我感觉命运都不一样了,日子舒坦了许多。

 

作家三毛说:

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等待就好了。

真正好的生活状态,一定是松弛的,一方面是尽自己的人力,另外一方面是顺应天意。

接纳不能改变的,慢慢处理能改变的,才是人到中年最明智的活法。

来源:视觉中国

 

人到中年,凡事慢半拍

有机构曾对欧洲各大俱乐部的足球教练,进行过一次性格调查。

结果发现,性格急躁的大多是年轻教练。

但凡出现意料以外的状况,他们就会大呼小叫。

而越是资深的教练,越是不紧不慢。

因为久经沙场的他们懂得,轻松的氛围,队员更容易发挥出实力。

老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人到中年,要学会凡事慢半拍。

①说话慢半拍

有没有因为说话太快,惹上麻烦的时候?

与人沟通,一着急就成了争辩,话赶话地说出不该说的话。

事后又万分后悔,不停地反刍,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中国古代大家族“琅琊王氏”,有一条百年家训——言宜慢。

话说得太急,就容易出错,伤人伤己。

倒不如,言语慢半拍,给自己留点余地。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人到中年,戒掉快言快语。

话说慢一点,自己心里也舒坦。

②行动慢半拍

很多时候,急脾气的我们,做起事来风风光光,恐落人之后。

但你发现没,你做得越快,做得越多,很多不该你管的事,都找上你。

就像网友开的那句玩笑:

只要想干活,就有干不完的活,只要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那反过来,行动上慢半拍,无关紧要的事放一放。

你也会发现,着急的大部分事,都没有必要。

卫生可以周末打扫,不用晚上干活到半夜;聚会可以一周后再约,不必当天就约人;

出行计划,等自己状态好一点的时候进行,各种吃喝玩乐,也不急着一天内都进行。

凡事先稳住自己,静观其变,而后伺机而动。

 

③情绪慢半拍

半生已过,放眼望去,我们每个人都有陷入情绪泥潭的时候。

反应太快太敏感,别人的一字一句,都会成为心底的负累。

心钝一点,对外界的反馈迟缓一点,我们才能心绪平和。

莫言,50岁时开始自学书法。

起初他技艺不精,引来外界嘘声一片。

但面对冷嘲热讽,他却“反应迟钝”,从未辩解过一句。

他相信,一个人只要坚持干一件事,最后总能干出一点儿名堂来。

就这样慢慢练习十几年,如今的他,书法大有长进。

中年以后,精力本就有限,最需要平和的情绪。

不要着急,从容淡定,人才能平心静气做自己。

来源:视觉中国

曾有人问鲁豫:

“你采访过许多成功人士,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鲁豫沉思后说道:“不着急。

的确,不急不躁,才能在繁杂的人世间,有条不紊地耕耘。

 

人到中年,要把自己活成毕淑敏所说的“烟”。

她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写道:

要像烟灰一样松散。只有放松,全部潜在能量才会释放出来,协同你达到完美。

慢慢来,别着急,在悠长的岁月中,松弛自在地度日,是中年人最好的状态。

愿我们都能沉静下来,与想要的生活不期而遇。

 

 

信源:读者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