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1957年赣西乡间的田埂上,甘祖昌带着孩子劳作。农村的道路石头多,不到半日,孩子们的脚上就布满伤痕。面对孩子们委屈的泪花,甘祖昌一边用山茶油轻轻涂抹他们脚上的血痕,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农村的路就是这样,要想在这里扎根,就得学会吃苦。”
1957年,甘祖昌携全家回到江西莲花县沿背村,返乡即脱鞋袜,扛起锄头扎进农田。乡亲们见他旧伤未愈,劝他歇一歇。他却笑着说:“我是回来种田的,不是来当官做老爷,怎能不劳动?”此后,他带领乡亲们改造村里的冬水田,将荒山变成了瓜果飘香的丰收岭,被大家誉为“将军农民”。而跟着父亲日复一日劳作,子女也渐懂父亲对土地的热爱,其坚韧实干的精神也深深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在旁人眼中,甘祖昌的节俭近乎苛刻。他定下“铁规”:不吃超过一元钱一斤的食物,不穿超过一元钱一尺布的衣服。据孩子们回忆,他们穿的衣服,用的是一毛七分钱一尺的白龙头细布,买回来后再用染料染成蓝、灰、黑色。吃饭时,父亲也绝不允许碗里剩一粒米饭,桌上饭粒需捡起吃掉。
有人问甘祖昌:你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钱不花,到底图个啥?甘祖昌回答:“我们干革命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植一个新的特权阶层。我们干革命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正是在甘祖昌这般言传身教下,在“零特权”家风的熏陶下,甘家子女个个成长为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就像二女儿甘仁荣所说:“父亲生前,全家没有人沾过他什么光,因为父亲最反对的就是搞特殊化。同样,父亲身后,全家人也没有人为他抹过黑,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保持着甘家的声誉。”
传递与继承优良家风,向来是共产党人坚定的选择。家风的传承,从来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像甘祖昌这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言传身教。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每名党员干部当以老一辈革命家甘祖昌为榜样,并时常想想“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能摆老红军的架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当“挑担子”成为行动自觉,“摆架子”失去生存土壤,便是对革命先辈的最好告慰,也是对“不忘初心”的生动诠释。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