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7万亿元目标,怎么实现?

2025-09-13 19:33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这个目标如何才能顺利实现?答案可能与每个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7万亿元的目标看起来宏大,实则很符合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人均GDP稳步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健康、休闲、娱乐等更高层次需求便自然浮现。体育消费恰恰契合了这种需求转变,体现了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转型升级。
9月7日早晨,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湿地公园绿道上,市民在晨练。胡肖飞摄(中经视觉)
体育消费潜力巨大,但仍面临从“短期尝试”到“生活习惯”的转变难题。许多体育消费活动仍停留在体验层面,未能形成持续消费习惯。
供给结构不均衡也是突出问题。高端供给过剩与大众化供给不足并存,难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部分运动项目参与门槛较高,制约了大众参与热情。
消费环境不完善同样制约体育消费发展。对老百姓来说,周末想打场球,场馆预约总是“已满员”;健身卡办了一年,去不了几次却难退难转……这些“烦心事”都会影响消费体验和持续性。
把痛点变成亮点,让更多人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乐消费,正是这份文件出台的意义所在。
图片
8月23日晚,市民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永州大桥下的湘江体育公园休闲健身。雷中祥摄(中经视觉)
体育消费的痛点,表面是设施少、价格高、服务跟不上,根子在于供给与需求错配。有的地方重硬件建设轻服务配套,场馆建得漂亮,却缺乏专业指导;有的企业重营销轻体验,消费者买了课程却难有持续参与的吸引力;群众体育赛事频频出圈,不少职业赛事却关注度不足。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没有真正以“人”为中心。
促进体育消费,关键在于围绕人的需求做文章,读懂人心、回应期盼。人们追求健康,也渴望社交;追求竞技快感,也注重家庭陪伴;看重专业品质,也在意性价比和便利度。
因此,解决体育消费痛点不能“一刀切”,而需精准施策。比如——
  • 针对“去哪健身”,《意见》提出充分挖掘城市各类“金角银边”空间,配建群众身边“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体育设施,让体育锻炼不再是一件麻烦事;
  • 针对“价格高”,《意见》提出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推动场馆优惠开放,这些措施直接降低了大众参与体育消费的门槛;
  • 针对“服务弱”,《意见》提出支持发展智能健身、科学指导、运动康复等新业态,让消费者更有获得感。
图片
8月22日晚,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智慧体育公园,市民在新型智能健身器材区域运动健身。周永摄(中经视觉)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是一项需要多方合力的系统工程——
  • 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业;
  • 企业要深耕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消费场景;
  • 社会组织、社区平台可积极搭建活动载体,营造运动氛围。
说到底,要以人的需求为标尺,从那些等待被满足的生活期待、尚未被发掘的日常场景、渴望被回应的情感需求中寻找答案。
7万亿元的目标并不遥远,让运动变得更可及、更友好、更快乐,体育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源:经济日报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