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壹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考虑到当时严峻的形势,他坚持遵循“事须保密”“潜在运动”的保密原则,常以群众团体和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名义,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
1921年10月,根据党的指示,毛泽东与同志们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他们在长沙城郊的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租赁了一处平房,作为支部秘密机关,还专门在堂屋的墙上加装了一面大镜子,以便观察外面动静,确保一旦险情发生,能及时处置。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在10月间搬来居住,秘密开展革命工作,直到离开长沙。
1925年2月,毛泽东携妻儿回到故乡韶山。6月,秘密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代号为“庞德甫”,并开办书店,作为支部的秘密联络机关。其间,他们一直坚持秘密的原则,每一个党员都有自己的代号,非经党组织同意,不许向任何非组织人员公开自己的身份。
1925年晚秋,毛泽东赴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重游长沙橘子洲,面对湘江美丽动人的秋景,联想到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回首1920年以来的革命斗争生活,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贰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部分掌握着党的核心秘密的领导人叛变投敌。危急时刻,党中央迅速调整保密工作策略,将党的组织转入秘密状态,并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为确保会议绝对安全保密,与会代表分3天3批进驻,有的乔装成商人,有的乔装成农民,由交通员秘密带到会场。会址与餐厅相隔,两处有后门相通,代表全部从后门进入。当时,34岁的毛泽东以中央候补委员的身份参会,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从会议记录看,第一个发言的是毛泽东,发言次数最多的也是毛泽东,一共7次。
八七会议通过了《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要求全党尽快将一切组织及其全部活动迅速转入完全秘密状态,党团员身份和党团组织机关要极端保密,全体党团员必须切实执行党的保密纪律。
随后,毛泽东创作了《菩萨蛮·黄鹤楼》一词,并于该词发表时写下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斗争,从此找到了出路。”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叁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任命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8月31日晚,毛泽东从长沙赴安源部署起义。一路上,他化装成各种身份,以隐蔽行踪。在株洲,他与当地党组织领导商谈,离开时扮成铁路工人;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安排起义后,他又扮成了安源路矿的采购员,身穿白色褂子和长裤赶往铜鼓。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暴发。其间,毛泽东非常注重战时信息保密,重要的命令和战报多采取密写技术。参加起义的陈明义回忆说:毛泽东到铜鼓后,派一个人送信来。那人背一捆湘赣边土产的竹浆草纸,从中取出一张,用当时通信用的隐显法浸出字迹,叫我们参加秋收暴动。参加起义的杨立三也曾经回忆:“某日宿营时,我在师长处见到了几张草纸,上面是用五倍子浸水写的字,后来用矾洗显出来,见信后面署名是‘毛泽东’。”
秋收起义期间,毛泽东的一处居所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