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发出的最后一句电文,感动着一代代人。这部电影以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为原型,是无数隐蔽战线工作者英雄事迹的生动写照。在这部电影中,一部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保密观”邀您一起走进李白和这部电台背后的故事。
重建秘密电台
李白,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1931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红军通信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毕业后任红五军团13军电台台长兼政委,参加了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党在上海的地下电台遭到日军破坏,重建秘密电台的重任,落在了李白肩上。他冒着生命危险悄悄地购买组装电台所需要的各种零件,建立了代号“峰台”的秘密电台,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
面对日寇和汪伪特务的频繁搜查和电磁干扰,为了确保情报能够顺利传送到延安,李白反复琢磨、试验,最终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环境干扰和敌人侦察相对减少的夜里0点—2点为通信时间。
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当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梦乡之时,他在阁楼里紧张地敲击着电键,将一份份重要军政情报及时传递给党中央,为抗击日寇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立下了不朽功勋。
假扮夫妻掩护电台
1939年,工作环境更加险恶,党组织安排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开展工作。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爱情,后经党组织批准结为夫妻,成为秘密斗争之家。
李白夫妇照片
“皖南事变”发生后,上海形势愈发严峻。1942年9月,日本宪兵对地下电台开展地毯式搜查,李白夫妇被捕。在被捕期间,日本无线电专家对李白的电台反复检验,得出“这部电台只有发报机而没有收报机,无法作电台使用”的结论。
原来,李白的电台是由一台收音机改装而成,就在敌人破门而入的几秒钟内,李白迅速拉掉了收音机上两个临时焊接的小线圈。日寇为撬开李白的嘴,将他列为“要犯”,施以酷刑,但李白毫不屈服,表示自己的电台仅为商业用途,绝不吐露自己是共产党员的实情。一个月后,敌人将裘慧英释放,李白则被转押至76号汪伪特工总部。
1943年5月,李白经党组织营救获保释。出狱后,党组织将李白夫妇调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他化名李静安,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利用国民党的电台,为党秘密传送日、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
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他在与党中央进行电讯联络过程中,因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被捕后,李白经受了高官厚禄的利诱,遭受了各种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始终没能从他口中得到一点想要的信息。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
让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李白这位党的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代表,长期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他以坚定的信仰、无畏的勇气和杰出的才华,严守党的纪律,捍卫着党的机密,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位列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行列。
斯人已逝,但烈士的精神,激励我们传承党的保密工作优良传统,牢筑保密防线。
李白使用的电台,在其被捕时已被毁。而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出现的电台,由李白的战友涂作潮老先生根据回忆制作,被李白的革命伴侣裘慧英收藏。直到1987年,李白烈士故居开馆,这部电台模型在故居展出。
电台模型(李白的战友涂作潮老先生根据回忆制作)
李白烈士故居一、二楼为展厅,以影视和图文讲述了李白的成长经历以及与敌人斗争的光辉事迹。三楼为场景复原,再现了李白烈士生前战斗、生活的情景。
李白故居外景
信源:保密观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