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潮涌黄金周·解码大连热 | 大连有“戏”

2025-10-11 11:29

这个“十一”黄金周

大连

再次成为热度爆表的旅游目的地

一组组新鲜出炉的数据

如同跃动的音符

奏响了大连文旅经济

“屡创新高”的乐章!

破纪录,创新高!亮相《新闻联播》,大连“十一”假期热力全开


图片


但,数字只是结果的呈现。是哪些独特的魅力,让天南地北的游客,不约而同地将假期“投票”给了大连?

是精准的营销推广抓住了游客的“心动点”,是丰富的产品供给留住了游客的“脚步”,还是优化的服务与环境,温暖了游客的“内心”,最终将“流量”成功地转化为“留量”与“口碑”,或者还有更多其他的原因......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深入每一个火爆场景的背后,探寻数字背后那股涌动的“大连热”究竟从何而来?


图片
图片



夜,大连有“戏”

“数”说成果

“十一”假期,全市接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44.57%;全市住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成。

同城旅游显示:大连“十一”假期,客群结构方面,“90后”“00后”年轻游客占比超六成,夜经济成为核心增长点。  

如何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

关键在于打造有温度、有记忆点的夜间场景。

大连以城市文化为底色,用“一出好戏”串联起特色街区、主题演艺、灯光秀场与深夜食堂,让游客从“路过”变为“驻留”。


ACT

ONE

DALIAN

引领之下的生态繁荣



“一出好戏”的精彩上演,其源头活水何在?答案,正源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前瞻布局。近年来,沉浸式演出成为提升城市文化的新形态,大连积极响应,结合城市更新,大力推动以沉浸式体验、场景式消费为突出的演艺项目发展。政府通过成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沉浸式旅游演艺精品项目,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在资金方面,拨付专项资金,扶持优秀企业和产业项目,累计扶持260余个优秀文化产业项目,扶持主题性、特色性旅游演艺项目。在人才培养上,健全演艺人才储备制度,充实旅游演艺人才库。

图片

在政策的引导下,大连文旅企业积极作为。大连文旅集团在兴建重大旅游设施项目的同时,着力推进创新互动体验、融合高科技元素、宣传地方文化特色沉浸式演艺项目等工作。大连文化教育产业集团出品的《老酒馆》沉浸式戏剧,便是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结合的成功案例。

图片

此外,大连在城市演艺新空间建设方面也成果显著。在首批城市演艺新空间评选授牌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第二批授牌及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打造城市演艺新业态。

图片

通过鼓励和引导各区市县深入挖掘工业老厂区资源,如冰山慧谷、三十七相、中景文化园等,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文化业态,为文艺演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场地选择。


DALIAN

好戏连台 满城生繁花

ACT

TWO



酒溢大连的“老酒馆”

图片

在东关街28号院的大连本土首部沉浸式环境互动戏剧《老酒馆》“十一”假期一票难求,80%以上的观众都外地游客,打卡“老酒馆”已成为来大连的一个特殊理由。

图片
图片

踏入“复刻”的老酒馆,观众瞬间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演员和观众距离极近,观众能看到演员的细微表情,还能获取自己的身份参与到戏剧当中,甚至推动剧情发展。

图片
图片

整个院落机关重重,有30多处机关和100多个游戏,观众在看剧的同时还能体验“密室逃脱”的趣味。例如,观众可以在剧情中喝上一顿喜酒、说上一段祝寿词,与陈怀海、谷三妹等角色共饮美酒、共谋谍案。

图片
图片

这种创新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大连的历史文化。自首演以来,《老酒馆》已累计演出近百场。从创作角度来看,该剧编剧根据沉浸式环境重新创作剧本,增加新人物,重新编写台词,采用抽屉式写作方式解决剧情长、情节多的问题。导演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和互动环节设置,确保观众始终沉浸其中。


开心大连的“开心麻花”

图片

作为国内喜剧领域的知名品牌,“开心麻花”也早已嗅到大连文艺市场的活力,携其经典喜剧IP与创新演艺形式入驻,为这座城市的沉浸式演艺热潮再添一把“开心之火”。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落户大连以来,“开心麻花”大连剧场便凭借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沉浸式互动体验,迅速俘获了本地市民与游客的心,成为大连文化消费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图片
图片

其演出作品延续了“开心麻花”一贯的高品质水准,既保留了《乌龙山伯爵》《夏洛特烦恼》等经典剧目的原汁原味,又推出了首部惊悚爆笑喜剧《开心聊斋 三生沉浸版》,该剧更是凭借“惊悚”与“爆笑”的反差融合,以及极具沉浸感的舞台设计,成为大连演艺市场的“爆火”剧目,引发观演热潮。


扎根大连的“刘老根”

图片

“刘老根大舞台”其所在地为始建于1934年的宏济大舞台旧址,这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留下精彩演出。

图片
图片

自开业以来,“刘老根大舞台”迅速成为大连文化消费的热门地标。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月演出场次高达30余场,月均接待观众超1万人次,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被演员们幽默搞笑的表演所吸引。

图片
图片

“十一”假期,“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更是一票难求,从观众构成来看,大连本地观众占比10%,上海、浙江、安徽等外地游客占比高达90%。它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东北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许多游客来到大连,都会将“刘老根大舞台”列为必去打卡点,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东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力四射的多元小剧场

除了“老酒馆”“刘老根大舞台”和“开心麻花”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演出场所和项目外,大连的小剧场也在蓬勃发展,通过细分市场,聚焦小众“赛道”,展现出独特的文化活力。

图片
图片

大连汇笑喜剧位于沙河口区西安路某商场5楼的剧场,这里的演出深受年轻人喜爱,150多人的剧场常常座无虚席,在日常演出中,90% 以上的观众为年轻人。再如笑掌室相声社则通过“剧场 + 茶座”的传统模式,实现年均300场驻场演出,旗下拥有四个合作剧场,广泛覆盖城市区域。

图片
图片

从全市范围看,大连专业剧场年均演出总量超1500场,其中小剧场贡献了相当比例的演出场次,音乐类演出占比42%、话剧戏剧类31%、曲艺类18%。这些小剧场聚焦喜剧、儿童剧、话剧、曲艺等细分赛道,通过不断创新演出内容和形式来吸引观众。

图片


图片

编者手记:

潮涌黄金周·解码大连热

夜,大连有“戏”

当渤海的浪涛再次拍打大连海岸,这座城市的沉浸式演艺市场,已从“单点爆款”的初步探索,迈入“生态构建”的深层发展阶段。

回望来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市场数据的增长,更是大连文化基因与现代演艺形式的深度耦合,也提出了更高维度的思考命题。

期许大连沉浸式演艺的未来,不是简单的 “数量增长”,而是“质量升级”与“价值提升”的双向奔赴,走出一条兼具“大连特色”与“行业高度” 的发展之路,让“文艺大连”的名片,在渤海之滨愈发璀璨。



图片



信源: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