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新区货运车辆“管控九举措” 阻断疫情传播效果显

2022-05-20 15:50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流动性强的大货车及司乘人员成为防控重点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防疫攻坚的难题。

金普新区外贸港口多,地理位置特殊,是大型货车的集散地。为阻止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蔓延,自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新区不断强化大货车及司乘人员管理服务,实施了“蓝绿双卡”通行、大货车起底、高速路口查验、建立货车驿站等创新防控方法,实现了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货运车辆管理与服务,受到来自全国各地货车司乘人员的好评。

设立高速路口服务站 重点管控域外车辆

在辖区内的16个高速路收费站,新区交通运输局与相关街道日均投入1000余人,设立消杀、核酸检测点,重点查验域外来(返)区的货运车辆,采取扫码登记、贴封条、定人护送等方式进行重点管控。据统计,自3月15日至5月19日,共查验车辆83万余台次(包括本地车辆);累计对高风险地区入区车辆提前报备信息后张贴红色封条0.8万台次,对非中高风险地区车辆张贴绿色封条8.75万台次;“点对点”押运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车辆1448台次。同时,设置20个核酸检测点,现场核酸检测13.6万人次。

建立4个“货车驿站” 方便域外车辆滞留服务

为彰显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对域外来(返)大货车司乘人员的人文关怀,新区在不同区域设立4个“货车驿站”,为货运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快捷、便利的服务场所,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截至5月19日,共接待域外来(返)区货运车辆6849台次,现场核酸检测9845人次。新区“货车驿站”的设立,过往司乘人员口口相传,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构建多部门联控机制 闭环管理中高风险地区车辆

目前,新区已构建由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商务局、卫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事务服务中心、各相关街道、德泰控股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形成的防控工作联防机制。按照“入口查验、分类管控、信息排查、监督作业、停放管理、护送离区”等环节,多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车辆实施闭环管理。

设立高速路口服务站 重点管控域外车辆

为进一步加强货车闭环管理和对司机的服务工作,新区于4月出台相关政策,推出“双色卡+双知码”组合模式,按照货车通行范围进行分类管理服务,逐步向筛查重点精准防控的大货车防控管理策略靠近,在看好“自己的人”、防好“外来的客”上防止疫情传播。管控服务措施的实施,不但提高了通行效率、节省了防疫力量,还为疫情防控中复工复产、保障应急物资和民生物资运输提供了保证。

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动态监管 对域外返回货车进行管控

为加强对辖区货运车辆的管控,新区货运管理部门对装有GPS的货运车辆实施动态监管,凡在全国疫情发生地活动的本地货运车辆,都能通过监管系统锁定车辆运行轨迹。安排专人对从域外返回车辆通过技术实施监控,平台报警系统一旦报警,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遇有风险立即组织应急处置。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督促货运司机落实防疫政策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货车司机的影响,新区在宣传引导方面持续发力。

交通运输局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域外来(返)连货车驾乘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关于大货车司机疫情防控防护指南》,通过多种媒体发布公告,并派专人在高速路口发放宣传单,广泛宣传新区现行的疫情防控政策,督促域外来(返)区货运司机严格遵守提前24小时自觉报备制度。

开展“货车大清底”活动 促进新区货车精准管控

按照管委会关于大货车管理专题会议部署,三区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相关街道、机关干部联合在辖区内设置40个检查点,同时开展“全域货车大起底”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既实现了散停在路边的大货车集中管理,又推进了疫情期间大货车管理政策落地落实,使区内货车车辆分类管理日渐成熟,促进新区货车管控向着数据化、精细化发展。

建立冷链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平台 采取“高科技+笨办法”管理

为确保进口冷链运输的高效安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新区建立了进口冷链运输车辆轨迹监控中心,采取“高科技+笨办法”对进口冷链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停驶情况、线路准确性及目的地准确性等车辆动态信息进行24小时监控,对出现的异常报警信息及时跟踪处理。现已对报备的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辆进行常态动态监控,对进入进口非冷链集装箱场站、外贸港以及在毅都企业的进口冷链运输车辆4.5万台货运车辆实施全程闭环管理。

整治集装箱清洗场所和停车场 实现全域货车规范管理

为实现全域货车的规范化管理,新区对社会上集装箱清洗场所未进行报备的全面关停整治,由公安局牵头联合市场局、发改局、卫健局、交通运输局制定防疫期间开业条件,明确管理规范、制定统一管理细则,相关企业符合条件后方可营业。对违反防疫规定收留域外来区车辆未贴有封条以及域内没有蓝绿卡标示车辆的停车场,给予重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文/图 记者 姜晓丹 通讯员 李世伟)


亮点:

不断探索管理服务方法

使大货车闭环管理逐步完善

近日,在整合原有分散数据平台基础上,在新区大数据中心、财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新区交通运输局创新研发新的交通信息监管平台,通过GPS监管系统对辖区大货车、冷链运输车辆和域外来(返)货车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平台试运行一周以来,已对1200多台来自全国各中高风险地区的大货车实施实时监控,把住了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口”,实现了对货运车辆的精准防控和常态化防控。记者了解到,“3·14”疫情发生以来,新区交通运输局从8个方面着手,运用9个管理机制,不断探索大货车闭环管理服务方法。

交通部门在货运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域外来(返)车辆”监管、大货车洗修场地管理、集装箱场站管理、货运车辆司乘人员服务、冷链运输车辆动态监管、路检路查监管、辖区内装有GPS的货运车辆监管8个方面制定防控措施,实行“板块治理”。为将各类措施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将大货车司乘人员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范畴,建立“域外来(返)车辆”提前24小时报备机制、管理信息横传机制、辖属货运企业疫情防控奖惩机制、高风险非冷链督导机制、“域外来(返)车辆”GPS监管机制、行业疫情防控风险排查机制、防疫信息统计上报机制、联防联控机制、防疫政策宣传机制等9种工作机制,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交通部门还细化管理分类,全方位编织域外来(返)区货车司乘人员防控网。一是按照常态化、精准化管控的标准,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对域外来(返)区货车安装GPS定位装置,监管中心建设完成,已于5月中旬投入使用,弥补货车入区后轨迹监管薄弱的问题;二是加强16个高速路口的核酸检测工作,凡从域外来(返)区人员一律进行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检测锁定货车司乘人员信息,弥补货车司乘人员健康隐患不清晰问题;三是GPS定位装置监管系统与“金普货车通”、进口冷链运输动态监控平台、新区“社区通”、辖区大货车GPS移动轨迹监管系统等现行的监管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弥补货车管理信息不能完全共享的问题。

据了解,交通信息监管平台可全面掌握区内、区外大货车在辖区内的运行轨迹和司乘人员信息,以不同的颜色区分货车动态;专班工作人员可了解研判车辆运行状态、查验每台车辆信息、锁定重点关注车辆,实现溯源追踪;并能锁定新区大货车在全国疫区的分布情况,通过后台密切关注这些车辆的行动轨迹,当这些车辆返回新区,立刻启动报警机制,提前向街道社区等部门横传信息,形成联控机制。

 (记者 姜晓丹 通讯员 李世伟)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