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身经百战意志坚 听“老兵”说英雄过往

2022-07-31 17:27


有这样一群战斗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他们身经百战意志坚,他们铁血壮志不辱命。如今,这些老兵大多已年岁近百。当他们带着卓著的功勋回忆过去时,当他们流下深情的泪水讲述历史时,我们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史诗。今天,在繁荣昌盛的祖国大地上,让我们共同聆听“老兵”讲述他们伟大而感人的英雄过往。

战功赫赫挺傲骨

铁血壮志不辱命

谷应魁 95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三五〇团侦查股股长

曾经,他是一位战斗英雄,作战英勇、机智灵活。现在,他在大连第十七离职干部休养所里被称为“战神”,他的名字叫谷应魁。

谷应魁17岁当兵,当兵后半个月便加入中国共产党。苏北河桥战斗、朝鲜云山攻坚战、朝鲜三四次战役、朝鲜加平守备战机动防御战……谷应魁曾参加过30余场大大小小的战斗。他告诉记者,在辽沈战役中,他两天才能吃上一顿饭。

“让我最难忘的是在朝鲜的几次战斗,我们用手榴弹打败了榴弹炮。”说到这里,谷应魁不禁感怀落泪。当时朝鲜物资匮乏,是中国的战士们以坚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打赢了这场战役。

《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一书中这样写道:“跟在王秀法身边的侦察队长谷应魁带着侦察排和一部电台,每穿插到一个地方,每打一次战斗,就把电台架起来摇马达,向师指挥所报告进展情况。”说起保护电台的经历,谷应魁仍记忆犹新。

1955年,谷应魁被授予大尉军衔、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我曾救下10个人,腿也受伤了,但我时刻记得我是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呼足够令人骄傲,然而在谷应魁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平凡和执着。在他回忆的过程中,他时而流泪,时而欢笑。

铁马战车越河山

沙场点兵竞风流

别凤奎 96岁 原沈阳军区坦克训练基地副大队长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里,一个名叫别凤奎的战士不断地被提起。

别凤奎,1945年入伍,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坦克第一师后,部队急需一批既懂战术又懂装甲兵技术的专业人才。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成立,这也是我军装甲兵第一所正规学校。当时,别凤奎以各科目满分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十六军第四十七师坦克营二连担任技术副连长。

回忆起抗美援朝战斗中的细节,别凤奎心中有泪,眼中有光。当年,他们白天集中人员侦察、测量距离和有效射程,到了晚上就把坦克开出阵地占领山头,看到敌人坦克就开炮,几炮就能消灭一辆,打完了敌人的坦克以后,马上把坦克都开到山洞藏着,躲避敌人侦察机和炮弹。

1956年8月,北京郊外沙场点兵,全军69个单位、185名坦克手驱动战车一较高低。别凤奎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指挥所参加了此次大比武,在射击、驾驶、通讯、战术等方面拿到了全优第一名。装甲兵的司令员许光达在总结当中说道,“别风奎同志学习练得不错,你是大比武的武状元。”别凤奎也因此得名“武状元”。

比赛结束后,作为装甲兵积极分子代表,别凤魁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我很激动啊当时,没想到我这一生之中能这样近地见到毛主席!”

军人信仰终不变

热血传承心向党

于主光 92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七军新兵团侦察通讯队排长

70多年前,他们在寒风朔雪中,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那是一场意志与信仰的殊死较量。于主光是长津湖战役的幸存者,电影《长津湖》放映后,勾起了他心底的回忆。

“这枚纪念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誉。”于主光和老伴一起向记者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经过,他抚摸着手中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如是说。距离抗美援朝已经过去72年,于主光的记忆虽有些模糊,但提及这场战役时,眼睛还是会放光。当时他们这些人民志愿军战士,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零下40℃的严寒中,将自己的身体埋入冰冷刺骨的雪地中隐蔽起来,与美军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一个特殊的称谓,蕴藏一段难忘的历史和热血的传承。记者了解到,于主光的四个儿女都是军人。

1955年,于主光被授予大尉军衔、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永恒的军功章荣誉,坚强的钢铁般意志,无悔的绿色长城称号,坚定的保卫国家信念,这是中国军人的风采,也是于主光家永恒的精神传承。

抛洒热血为国征

老兵初心未曾变

孙海泉 94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坦克二团五连副指导员

每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回忆起那一段峥嵘岁月,都感慨万千。

孙海泉1946年入伍,次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与了中国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他向记者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自己用大炮打飞机的经历,讲述了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险些牺牲的经历……年幼的他用勇敢和信念书写了一篇篇丰功伟绩。

谈到自己的战斗功绩,孙海泉平静地说:“我是一个炮兵,好学习、爱研究是我的特点。”如今,他能在手机上买菜、看新闻,甚至会组装电脑。离休后,他还学会了炒股,只赚不赔,他觉得炒股类似打仗,要动脑筋。

上过战场立过功,炒过股票赚过钱。当记者称赞孙海泉时,他却说,自己就是一名老兵,一名很普通的老兵,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亲历动荡不安的艰苦岁月,如今又见证了祖国的日新月异,这一切都让他愈加坚信伟大的祖国必将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一颗红心交给党

出征不忘来时路

卢新 94岁 原沈后金县干休所所长

卢新,1928年出生在河南,1939年因饥荒逃难到安徽跟着一些乞丐乞讨,刚好当地民兵队正在招兵,年仅11岁的他为了能有口饭吃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娃娃兵。

“那时我年纪小,只能做做勤务工作、送送情报,那些大人不便去的地方,就让我去打听情报。”卢新回忆道。当时他觉得当兵就是件简单的事,报个信跑个腿还有饭吃,万万没想到,这却成了他毕生的事业。

1941年抗日战争以游击战的形式展开,卢新在新四军四师,经常要跟随医疗队转战各地救护伤员,深夜急行军便成了家常便饭。“最长的一次,一天一夜走了180里路,鞋底走掉了,就光着脚走,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只要坐下休息就起不来了,得战友架着走。”回忆起当年的苦,卢新眼圈泛红。

“平原作战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掩护的地方,经常会有战友因此而牺牲,我那时在营部救护伤员,6连的一个班长跟我一块打游击,为了掩护我,他被日本人捅了三刺刀,牺牲了。”卢新说到这里,已经掩面而泣。

从战争走向和平,岁月把卢新当初的青丝染成满头白发,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转眼已到鲐背老人。

“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经历的苦难和牺牲是值得的!”卢新回首来时路,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变化,但一颗红心始终向着党! 


(文/图 记者 徐若彤)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