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为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增加亲情,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楼乙斋举办“暑期玩非遗,经典共传承——亲子DIY非遗文化体验季”活动。届时,非遗传承人与体验者面对面交流,讲述非遗技艺的历史传承,手把手带领体验者制作兼具非遗文化和文创的产品。在丰富暑期生活的同时,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国粹经典。
时间:8月5日(周六)下午3:00至5:00
地点:楼乙斋非遗传承基地
请提前报名,物料费99.15元。联系电话:13352226618(微信同步)
非遗传承人周维秋女士,周氏传统失蜡法首饰铸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珠宝设计师、玉石雕刻制作师,大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周维秋女士师承祖上失蜡法首饰制作技艺,主要研习并传承首饰腊原型雕刻制作。2017年师承中国玉雕大师刘宝玮先生,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玉雕技艺与首饰蜡原型雕刻制作技艺完美融合。
失蜡法项目介绍—失蜡铸造工艺流程包括:雕蜡,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失蜡铸造是用蜡制作所要铸成零件的蜡模,然后蜡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放入热水中将内部蜡模熔化。将熔化完蜡模的泥模取出再焙烧成陶模。一经焙烧。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金属熔液,冷却后,所需的零件就制成了。
我国的失蜡法最早起源于商朝晚期兴盛于春秋时期。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铜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失蜡法铸件。此铜禁四边及侧面均饰透雕云纹,四周有十二个立雕伏兽,体下共有十个立雕状的兽足。透雕纹饰繁复多变,外形华丽而庄重,反映出春秋中期我国的失蜡法已经比较成熟。战国、秦汉以后,失蜡法更为流行,尤其是隋唐至明、清期间,铸造青铜器采用的多是失蜡法。
用这种方法铸出的铜器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用它铸造镂空的器物更佳。中国传统的熔模铸造技术对世界的冶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工业的熔模精密铸造,就是从传统的失蜡法发展而来的。虽然无论在所用蜡料、制模、造型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工艺原理是一致的。四十年代中期,美国工程师奥斯汀创立以他命名的现代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时,曾从中国传统失蜡法得到启示。失蜡法铸造技艺是我国祖先的智慧成果,最早应用于青铜器的铸造。随着工艺技艺的发展与提高,失蜡法铸造技艺应用于首饰制作。此种工艺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完美的展现首饰母板的细节特点,且能根据需要量产。周氏传统失蜡法首饰铸造制作技艺,在传承我国传统首饰铸造记的基础上,强调对首饰蜡原型的精雕细琢,手工性、艺术性、精细化和个性化,凸显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并彰显珠宝首饰的“稀缺性”。失蜡法首饰制作的过程有:设计图纸、雕刻蜡膜、铸造毛坯、打磨、抛光、镶嵌副石、镶嵌主石、电镀后成品首饰。非遗失蜡法首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失蜡法铸造技艺对于延续历史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图片:周维秋提供
文编:马俊健 纪永科 徐宪国 于 琴 孙又文
网宣:蔷 薇 李新新
美编:海 平 王 妍
主编:郭 佳
监制:阎 峻
顾问:田纯净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