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01
“我发现过度依赖攻略,正在毁掉我的人生。”
视频里up主一句话让我把准备刷走的手指停了下来。
这位名为“海大绵特殊的生活技巧”的up主讲述了自己准备去成都大熊猫基地玩儿,但是每次一搜索,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避雷帖。
还有三星堆博物馆的避坑指南。
各种层出不穷的标题都是典型营销号开头,如“直接去XXX玩会惩罚每一个不爱做攻略的人”、“XXX景区真的很难评”、“踩到这些坑你哭都没地儿哭去”等等。
即便是知道这些标题就是为了博流量吸引眼球的,但我相信轮到大家真的去某个地方旅游时,刷到这样的帖子很难不点开看。
因为我也是这样,想着即便又是一个装满暗广的虚假避雷帖,那也点开看看怎么个事儿。
这种心态实在是人之常情。
02
去年下半年我和朋友一块儿出去玩也是这样。
做攻略的时候先搜索一下当地什么好玩,然后参考别人发的攻略帖、经验贴,结合别人网上po出来的帖子,一点点做出自己的旅游计划。
越做越累。
好不容易定下来某一个地点玩,小红书上相关推荐就会给你这个地方哪里哪里不好,又是说海水浑浊没什么可看的,又是说乱收费项目不好玩的。
甚至,几乎每一个地点都是这样。
我们计划里要去三个海滩,上一个岛屿,再进行一次深潜,在当地有名的海鲜市场打卡海鲜,去有名的悬崖咖啡厅喝杯咖啡。
结果在网上一搜这些地方——
说海滩脏、海水跟别的地方没区别、海边的躺椅和排球之类的项目收费贵、上卫生间也要额外收费。
说岛屿上没什么好玩的、又晒又累、租摩托车容易有危险又会被店家坑。
说海鲜市场水很深、人家会仗着你听不懂也不了解市场悄悄给你缺斤少两,给你放死鱼死虾、再加工的店铺也有很多都是坑人的。
说悬崖咖啡厅纯营销,没什么好看的咖啡又贵,一杯动辄四五十当入场券,进去之后发现到处都是人占着地方拍照的,根本没法好好欣赏景色。
……
那个视频里的up主说自己因为网上的各种避雷贴,去大熊猫基地和三星堆的行程一拖再拖,一想起做攻略就一脑门子官司。
我们当时也差不多。
这攻略做得我十分疲惫,感觉结合网上的各种帖子,我们去玩的这地方简直一无是处。
同行的小伙伴们也很苦恼,明明是因为想去海边玩大家才一起兴致勃勃地拉了群定了行程,结果越了解越觉得这地方和想象中一点儿也不一样。
——尽管我们还没出发。
03
当时的我们骑虎难下。
一边是网上说哪哪都不好玩,一边儿是我们已经订好的行程。
机票和酒店都已经订完了,不可能退。
我当时就抱着一种“大不了就纯当长个见识,以后不好玩就不来了”的心态,踏上了出去玩的飞机。
可实际到了地方,亲身游历那些景点,乐趣还是要比不愉快多很多。
海边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干净,我反而见到了白色的细沙和清澈广袤的海面。
躺椅和厕所确实需要收费,但很便宜,在愉快的心情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岛屿之行也很好玩,我们有摩托车驾照,骑上摩托车在几乎没车的小岛上到处跑,惬意又轻松,果冻海和有趣的山景都看了个够。
海鲜市场的海鲜品种多又新鲜,即便我们没有砍价砍掉多少,买完之后在旁边餐厅加工时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那几种海鲜的价格,发现也都是在正常的范畴之内。
唯一没那么愉快的可能就是悬崖咖啡厅。
因为我们去的那天是个雨天,打着伞爬上去,人家那边儿很多地方都不开放,只能花一杯咖啡——将近五十块的价格去平台上拍拍照。
我们没去,原路下山,一边欣赏沿途的景色,一边聊接下来要不要再去海边逛一逛。
异国他乡,看看路边的小商铺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并没有感到有多沮丧。
甚至和出发前的焦虑比起来,这一路的旅行中,快乐压倒性地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
所以,好像……
一趟旅途,并不会因为没看某个避雷贴而倒大霉,
也不会因为吃到了某个不好吃的东西而“全盘皆输”。
就像我们买任何东西时都不可能买到“全网最低价”,但只要吃进嘴里味道不错,价格也在正常范畴内,也不会计较那么多。
我们甚至因为天气攻略没做好,去玩的时候赶上了网上帖子说的“一定要避雷的雨季”,雨下了整整两天。
但我和朋友们穿着一次性雨衣在海边的沙滩上乱跑,看街边的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棕榈叶子被洗刷出饱和度不低的绿意。
我们依旧开心。
或许,我们在这趟旅途中确实花了一点儿冤枉钱,没有去找那种最便宜的市场买水果。
也可能我们花了一些多余的时间,爬到山顶没进咖啡厅又下来了。
但这是我们能买得起单的错误。
这并不影响这趟旅途的完美。
04
“你的旅程,并不会因为你买错了某一个东西,就被全盘的毁掉。
就像你的人生,并不会因为你在某一个阶段犯下了某一个错误,就万劫不复。”
那位up主在视频最后说。
他咬着牙去了他所说的大熊猫基地和三星堆,没按网上的攻略。
玩得还不错。
说实话。
无论是旅行还是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商品也好,旅游也好,衣服也好,各种餐厅也好。
都很难找出一个完全没有负面评价的。
每个人的体验不同,雷点不同,爱好和厌恶也都不同。
当因过于依赖于别人的“避雷”、“攻略”而困扰时,不妨放开那些别人的“二手经验”,自己做一做试试。
长辈说的“不好就业”的专业、同事说的“你这个岁数了怎么还不XXX”、朋友念叨的所谓“你年轻生孩子好恢复”……
那都是别人人生的二手经验。
可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
来源:意林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