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视听
TV
Live
视界
导航栏
首页
头条
金普
足球
专题
版面
文体旅
本地宝
深读
氢能
经济
党建
社会
健康
教育
点播
圈子
征集
潮购
视频
直播
文化
媒体聚焦
宣传思想文化
经典实践项目
金普号
政府机构
街道园区
名企名优
教育培训
文化医疗
休闲景点
时尚生活
UAT
Home
>
文体旅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2025-02-26 17:48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无论从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和产业效益,微短剧都不再是简单新兴的娱乐产品。
随着监管深化,平台持续治理,行业自身纠偏,一路“狂飙”的微短剧在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历经了从内至外的显著变化。
1
微短剧,不止“爽”剧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微短剧剧情狗血、内容同质、霸总霸屏、圈钱消费等质疑不绝于耳。
2024年中,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当年末又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对微短剧片名的审核,以纠正不良倾向。
近日,总局再次发力,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 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要求根据微短剧行业实际,按“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其他微短剧”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短视频平台随即发布微短剧治理公告,并下架数百部违规微短剧。
抖音、快手发布的微短剧治理公告
对微短剧的规范持续进行,从备案到片名等,越来越细化。“这些制度不仅提升了微短剧的质量门槛,过滤掉了低质量内容,还鼓励创作者和平台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和制作标准。”红果短剧相关负责人说。
中文在线精品短剧部总经理余帅同样认为,“分类分层审核”等制度将有助于优化行业生态,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品竞合”。
在内容创作上,今年1月,总局发布“微短剧+”行动计划,并提出六个主要创作方向,包括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学法、科普、学经典、看品牌、看非遗。
推动微短剧与千行百业结合,为其精品化、多元化发展拓宽了路径。以普法微短剧《西城无小事》为例,该剧以北京市西城区“接诉即办”的真实案件为故事原型,展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邀请了蔡明、英壮、李金斗等演员加盟。这样的阵容不仅有助提升微短剧的专业性与影响力,还与普通微短剧的“快消”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提到微短剧大家可能先想到的是‘戏剧的、快节奏、强翻转’,很少想到‘真实’,《西城无小事》的创作难点也在于此,故事一旦‘悬浮’会被观众一眼看穿。突破口就是下笨功夫,只有走过基层工作人员走过的路,才能更好地反映他们的生活。”编剧袁野坦言。
而随着《重回永乐大典》《锦衣巷》等一批深植现实土壤,展现传统文化或非遗文化魅力的微短剧不断涌现。可以肯定的是,微短剧靠“爽点”和套路来博流量、赚快钱的模式已不符合如今的发展趋势。
以“分层分类审核”为代表的管理新规不仅树立了明确导向,还向整个行业发出了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清晰信号。
2
微短剧“端上主桌”
微短剧的起点是竖屏,但自去年以来,微短剧的大屏之路越走越宽。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
湖南卫视动作最快,2023年底,其率先在大屏端播出微短剧《风月变》,后又开设微短剧“大芒剧场”;浙江卫视与重庆卫视随后播出《南辕北辙的我们》和《嗨!微剧场之烟火星辰》;东方卫视推出“品质东方·微剧场”,近期上档了创新栏目《开播!短剧季》,受到行业内外关注……
微短剧上星,意味着更高的制作要求和播出标准,也意味着对作品质量的认可。
今年年初,总局发布2025年微短剧春节档推荐片单,分成大屏端和网络平台端两部分,分别包括14部和49部作品。相较2024年首个微短剧春节档,不仅推荐剧目数量更多,题材也更丰富。
微短剧拿到“大屏编制”,推出“微短剧春节档”,这在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逵看来,是在向行业释放明确的信号:“将微短剧纳入到主流文化消费领域里去”,而“微短剧进入电视大屏,既可以拓宽用户群体,又能让它从个人文化消费转向群体主流文化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抖音、快手、爱奇艺、红果短剧等网络视听平台,以及各大卫视等主流渠道新上线超400部微短剧。
红果短剧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今年的微短剧春节档体现了行业的三个最新趋势:一是题材多样。武侠题材、红色谍战题材等都颇受欢迎;二是制作团队专业化,长剧演员下场,如知名演员舒畅参演《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锦绣传》,专业武术指导监制《行道者之剑二十四》等;三是质量全面升级。立体的人设、丰满的细节、更具时代价值的表达成为共性。
2025春节档部分微短剧
以抖音主推的定制剧《夫妻的春节》为例,该剧由倪虹洁监制和主演,聚焦中年婚姻关系。它以轻松诙谐的轻喜剧方式,讲述深刻、真实的社会话题。剧中金句频出,台词力度强,网友留言称赞“果然是专业演员,就算是短剧感觉也不一样”。目前该剧播放量已超5亿,是今年抖音首部观看人数破亿的短剧。
春节后,该剧还登陆东方卫视播出。该剧总制片人陈宣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微短剧大小屏联动不仅是播出渠道的不同,更能在小屏快速传播的基础上,借力大屏覆盖更广的观众圈层。
受访者认为,虽然微短剧春节档能否产生类似电影春节档的“行业风向标”作用,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大小屏融合”“档期化”运营对行业发展无疑是重要利好,它体现了微短剧正迈向正规化、精品化。
3
探索“长期主义”盈利模式
早期微短剧通常采用单剧付费模式,从去年开始,伴随广告解锁、会员免费等多元化变现方式的出现,平台调整运营策略,使得微短剧的生命周期得到延长。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抖音原生头部微短剧的首月收入占总收入的80%,2-3月占比为15%,即使进入4-6月阶段,仍能保持5%的收入占比。这表明,微短剧的盈利模式正转向长期用户留存和内容传播。
图片来源:《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
长视频平台也将微短剧作为会员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以提升对用户的吸引力。以爱奇艺为例,自2024年9月底开始发力微短剧,仅三个月就出现了单月分账收入过百万的剧集。今年春节期间上新的28部微短剧也均为会员免费或限时免费,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对此表示:“IAP(付费模式)不再是主流,会员模式和免费模式越来越普遍。”
至2024年10月,免费剧的市场占比已攀升至50%,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制作公司于今无量创始人李峻丞透露,他们的微短剧大多在红果免费短剧平台播出,“免费模式不仅分账透明,还能解决盗版问题,这都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可以看出,微短剧“充值套路”已经不再是当下的主题,在用户需求与审美都在不断提升的今天,有优质内容生产能力的制作方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和话语权,从而将高回报用于制作更精良的作品,形成“内容-流量-收益”的良性循环。
此外,更多互联网平台的入局,大屏小屏、横屏竖屏的融合等也带来更多机遇。
今年年初,淘宝、美团、小红书推出数十部微短剧,长视频与短视频平台“牵手”等新动向,“有望合力提升行业天花板”,给微短剧题材同质化、创新力不足、审美疲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不同平台有各自的优势,长视频平台的影视IP储备丰富,可依据传统网络剧衍生微短剧。电商平台通过微短剧增加用户留存,开发‘微短剧+消费’模式。竞争加剧的同时,资源也在快速整合。”周逵说。
谈及2025年微短剧行业发展趋势,受访者不约而同提到“长期主义”“社会价值”“技术驱动”等关键词。随着转型升级步入“深水区”,微短剧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未来将会有更多专业团队、知名导演和制作人下场。
文化产业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近年来的一系列现象级作品,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不论是让国外玩家集体阅读《西游记》的《黑神话:悟空》,还是已挺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的《哪吒2》,它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打破纪录,更在于“用心做事、追求品质”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已登顶中国导演票房榜的饺子所言:“我们相信,观众不会拒绝有诚意的作品。”
信源:新华网
文体旅
2025大黑山杜鹃花海季启幕!
今日谷雨丨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抖音非遗计划非遗数字提升”普惠培训活动来啦!
聚焦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推动“大连服务”品牌全面提升
推动网格化监管模式,助力文化和旅游行政执法效能提升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
点击右上角
···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