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新型养老”火了:既不用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太治愈了

2025-04-07 08:00
图片


这段时间,AI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


豆包、DeepSeek、Manus等国产AI纷至沓来,辐射甚广。


就连我家楼下的小吃店老板,都用AI做了一系列短视频发在网上宣传,给店铺引了不少流。


毫不夸张地说,AI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年轻人尝鲜的新潮事物了,下至垂髫孩童,上至大爷大妈,都在受其影响。


前阵子,十点君看到央广网的一篇发文,谈及了养老与AI的结合。


图片

文章中表示:“养老机器人应用规模化、价格平民化,不会太久。”


这两年,北京、上海等多地,也都在开展“AI+养老”应用试点;


图片


还有AI在医疗领域的推进,继而带来的“医养结合”模式等;


这不禁让人期待:AI+养老,也许真的大有作为。


不久前,日本研发的轮式人形机器人 AIREC ,就去了一家养老机构测试。

图片

测试中,它完成了一次颠覆性的演示:轻触老人膝盖与肩膀,精准完成侧身翻身动作。


对人来说举手之劳的行为,对机器来说却是一次了不起的进步。


这意味着,机器人不再只能扫扫地、说说话、放放音乐,它们终于开始学会明白,眼前的人类是柔弱的,过轻过重的力度都可能伤害到他们。


照这样发展下去,一些之前只有人类护工能做到的轻柔的、细微的事情,机器终于也能开始做了。


这是0到1的突破,不容小觑。


同样,新加坡也在尝试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辅助养老。


除了常见的护工机器人,他们研发了一款名为Dexie的人形机器人,带领老年人进行日常锻炼、组织宾果游戏和合唱活动。

图片

经过几次更迭,Dexie成长了许多,在缓解孤独感方面的效果,与真人互动不相上下。


同时,因为这些年老年人早期抑郁的症状越发严重,当地政府还启动了一项试点项目,通过分析声音特征来检测老年人早期抑郁迹象。


一直说身伤好治,心病难医。


有了这款技术,未来我们的养老生活,会真正从身心上都得到关怀和关注。


再说回国内,国内这些年除了研究人形机器人,对脑机接口也耕耘颇深。

图片

什么是脑机接口呢?


说白了就是在大脑和机器之间搭了一座桥,大脑的信号可以通过这座桥来控制外部设备,外部设备也能把信号反馈给大脑。


除了能更直观检测我们的身体状态,还有肌肉功能电刺激和脑电磁刺激等功能。


这项技术一旦成熟,等我们老了,不仅不用担心说不清楚病情,连治疗手段都多出许多。


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很多,而且正在逐年加大力度,突破连连。


林林总总,无不证明了一件事:AI养老的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图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4年全世界大约有十亿人口的年龄达到60岁以上,而我国就有2.96亿的老年人。


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只会不降反升。


而这3亿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困境,莫过于传统养老模式的疲软和失活。


首先是家庭养老,以目前“4+2”的双独家庭结构来看,独生子女养老压力无人分摊,且工作压力大,照护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失能老人需求。


而养老院等机构养老,也面临着公立“一床难求”,私立费用高昂,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至于这两年零星有人尝试过的“抱团养老”“社区养老”“搭子养老”等,大多也只能应对未失能的初老情况。


不能说没用,但也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


但还好,AI出现了。


前文已写到,我国各地、世界各国都在尝试做AI+养老,未来会不断有成果涌现。


但我想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现阶段的AI,可以为养老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事AI之一的deepseek是怎么说的。


图片

Deepseek对AI目前在养老领域的定位,大致上是一个“缓解养老压力”的辅助者,这是比较准确的。


比如对失能老人的陪护、照料方面的辅助。


照顾过失能老人的人都知道,诸如喂饭、翻身、处理排泄物等事情,都说不上难,但也都很消耗精力,需要时刻陪伴。


没有人能24小时不间断地关注另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和基本需求,但AI可以。


央广网刊发过一个事例,深圳的夏先生花近三万元给80多岁的爷爷购置了一款大小便护理机器人。


自从有了这款机器人,给家中护理老人的亲属减轻了很多负担。

图片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央广网新闻图

 

类似的护理机器人目前有多款正在研发,包括辅助行走、辅助洗澡、辅助喂食等方向,有些已经投入市面使用。


有类似的机器人辅助,对儿女的消耗会少很多;失能老人自身,也会活得有尊严一些。


此外,还有一些对日常生活的帮助。


前阵子,腾讯发布了一款轮足式机器人,能推着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四处走走,还能起到一定的照顾老年人的作用。

图片

腾讯发布的轮足式机器人,能照顾老人,还会自我收纳


还有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可穿戴健康仪、智能药箱等,可以帮助易健忘的老人及时检查身体、按时按剂量服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


再比如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比如AI代写回忆录、AI“复活”亲人、AI修复老照片,甚至让照片动起来等,都在随着AI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很多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不高,他们最怕的,往往是孤独。


前阵子,中国AI情趣娃娃火了,销量在全球都很高。


厂商在情趣娃娃身上接入ChatGPT、Llama等AI模型,让娃娃们能保留长时记忆,更好地与用户互动,拉满情绪价值。


那些曾经冰冷笨重的硅胶玩偶,在AI加持下,突然有了“人”味。


产品本身十点君不评价,但这同样也是一个方向。


可能不用多久,就会有公司用类似技术,为老年人定制伙伴,缓解孤独。


除此以外,还有AI监测独居老人的身体数据,类似“健康手环”的替代品,以及AI助听器、AI眼镜等,帮助身体机能退化的老年人们,尽可能耳聪目明。


等某一天,我们也老去后,彼时的AI就能辅助我们,用技术提供健康的生活、延缓躯体的衰老。


到那一天,也许AI真的会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身体,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片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我们不必害怕科技,但也不要盲目崇拜它。科技的最终目的,都只会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十点君坚信,AI的出现,一定会让我们未来更美好。


但科技终究是辅助,养老生活的质量,终究还是离不开我们自己的规划。


特别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学不会未雨绸缪,只靠随机应变,难免有过不去的关。


不妨先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试着为人生打好地基,为晚年做好筹备。


(1)储蓄金钱:你的晚年生活,多半由钱来决定


曾看过一个兰州大娘的采访视频。

图片

大娘说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生活中像她这样多孩的家庭也不少,可哪个孩子一个月也不能给她1000块钱。


所以大娘看得很开,养老固然离不开孩子和亲友的帮扶,但归根结底还是得自己有钱。


在中年时能多存一分钱,老后也就多一分安全感。


以下3个方法,也许能多帮你多储蓄一点,


1、强制储蓄法


钱是永远不够花的,不妨设置好自动转账,每月拿到收入后,第一时间转存10%到独立储蓄账户。积少成多,慢慢你就会攒下一笔钱来。


2、开支透明法。


用记账APP追踪家庭成员的每一笔消费,每月分析支出合理性和利用比,定期削减非必要开支


3、理性消费法。


消费前区分好必需消费(医疗、教育等)和非必需消费,对后者设置48小时消费冷静期,减少冲动消费。

图片

(2)保养身体:再强大的AI,救不了本就羸弱的躯壳


健康是养老中最重要的条件,这点毋庸置疑。


但遗憾的是,它也是人老后最难左右的一点。


没有人愿意身体慢慢衰老,患疾染病,但这些注定会来。


我们能做的,唯有在年轻时,还健康时,好好照顾自己。


以下是3点小建议,尝试做做,可以帮大家迈出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1、管理好代谢。每周空腹做3~4次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减少精米精面、甜品蛋糕等的摄入,适当多吃燕麦、西兰花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


2、修复好睡眠。减少熬夜比例,努力固定好作息,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睡前2小时不刷手机,试着用冥想、熏香等助眠。


3、调整好情绪。情绪不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杀手,试着用运动、读书、社交或者亲近大自然等健康方式,给自己的情绪找个出口。

图片

(3)坚持学习:时代变迁中,不做那个被抛下的人


21世纪是个美好的时代,时不时会出现新发明,颠覆普通人的认知。


如果不及时学习,难免落后时代,造成诸多不便。


去年年初,央视发布了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位59岁的员工因为适应不了线上办公,而被公司强行辞退。


图片


公司此举固然违法,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某天被时代抛下,是否也会不明不白就失去了饭碗。


在规划养老前,我们要先养好现在的自己,不落伍,不掉队,不失去谋生的能力。


想要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下面这几件事,不得不做。


1、保持自身进化能力。


读过一个笑话,两个猎人被一只熊追赶,猎人甲边跑边说:“怎么办。我们跑不过熊啊。”


猎人乙头也不回地喊:“没事,我能跑赢你!”


AI就是这只人类跑不过的熊,而我们要做的是不断进化,赢过那些拒绝学习、拒绝进化的人。


2、提高人机协作能力。


年后刷到过一则新闻,南京多家医院积极接入或自主研发AI大数据模型,来辅助医生问诊断病,效果很好。


不得不感慨,连最需要和人互动的工作,都开始与AI协作了。


对其他行业的打工人来说,AI影响会更大,也更需要学会用AI替代掉那些重复性和繁琐的工作。


3、强化自身核心能力。


人是因情感和思想而存在的,这是AI无法替代的。


学会用AI将自己解放出来,只是第一步。


能认识到自身作为“人”的优势,诸如创造力、共情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并磨炼它们,发扬它们。


如此,才能让你在这个“人机遍地”的时代,活出“人味”和“人样”来。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大家也可以试着自行询问AI,寻找更适合自身情况的建议。


学着用AI的力量,帮我们跟上这个与AI同行的时代。

 

图片

《经济观察报》说:“AI的终局,仍是为人类服务。”


万年前,火焰初次被人燧出时,同样是有人害怕,有人逃避,有人大胆去尝试,去用火煮羹炼器。


而我们璀璨的文明,就是从那一点星火中,慢慢耕耘出的。


十点君相信,如今的AI,就是彼时的那第一团火。


迟早有一天,你我都会从这火中,得到温暖与庇护。



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来源:十点读书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