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近 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 全球首个 48000 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成功交付。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储运技术领域实现了跨越式突破,为全球最大绿氢合成氨项目的全面投产筑牢了根基。该项目由中电工研(徐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联合投资建设。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达 63.32 亿元,作为国家电投 “绿电转化” 战略的核心工程,以及吉林省打造 “北方氢谷” 的标志性项目,其意义非凡。项目集风电、光伏、储能、制氢、储氢、合成氨于一体,设计产能为年产绿氢 3.2 万吨、绿氨 18 万吨。据估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65 万吨,节约标煤 23 万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如此显著的减碳效果,相当于每年种植了 3600 万棵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当下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动碳减排的大背景下,该项目的环保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来源:中电国源公众号
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采用 “绿电制氢、绿氨消氢” 全产业链模式,创新性地整合了 6 项国内首创技术与 3 项国际领先技术。其中,风光储协同优化技术通过精准的算法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变化以及用电需求,动态调整发电和储能策略。例如在风力充足但光伏发电较弱的时段,优先利用风电进行制氢,并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而在阳光强烈时,则加大光伏投入,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混合制氢工艺(PEM + 碱性电解),融合两种制氢方式的优势,在不同的工况下灵活切换。当电力供应稳定且成本较低时,可采用碱性电解制氢,以充分发挥其成本优势;而在对制氢效率和纯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下,PEM 制氢则能展现出自身优势,提高制氢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固态储氢规模化应用技术更是有效解决了氢能储存与运输的难题,正因如此,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 “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
此次交付的 48000 标方固态储氢撬块,由中电工研自主研发,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钛系合金储氢技术。与传统高压气态储氢相比,该技术优势显著。它能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储氢,从根本上杜绝了泄漏与爆炸风险。传统高压气态储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压力极高,一旦发生碰撞或设备老化,氢气泄漏的概率大幅增加,且氢气易燃易爆,极易引发严重安全事故。而钛系固态储氢技术通过特殊的合金材料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将氢气稳定地储存于材料晶格之中,避免了此类风险。
在单位体积储氢能力上,该技术提升了 30%,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运输空间内,可运输更多的氢气,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其循环次数超万次,能够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对储氢设备长时间、高频率使用的需求。同时,供氢纯度高达 99.999%,可直接适用于合成氨工艺,无需二次提纯,既简化了工艺流程,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中电工研凭借这一技术,成功攻克了绿氢规模化储运这一行业痛点,为全球最大绿氨项目的 “氢能供应链” 提供了关键保障,也为后续氢能在交通、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树立了典范。
从行业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达到约 18 万吨,同比增长 38%,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过 360 座,约占全球总数的 40%。然而,绿氢储运技术一直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之一。大安项目中钛系固态储氢撬块的成功交付,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将有力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为更深入了解固态储氢技术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不妨将大安项目与其他固态储氢项目作对比。在镁基固态储氢领域,氢枫(中国)与宝武镁业在近期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聚焦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和应用开展合作。业内普遍认为,经过多年探索,镁基固态储氢已成为极具前景的氢能储运技术之一,目前正逐步迈向小规模应用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邹建新指出,对于大规模氢存储和运输而言,镁基固态储氢材料是产业中的 “后起之秀”。与高压气态储氢相比,若想缩小气态氢体积,需不断加压,这不仅提升了风险,且在高压下氢分子易缓慢泄漏;而将氢固化在镁材料中,固态体积能大幅缩小,使用过程也更安全。
氢枫(中国)首席技术官宣锋认为,镁基材料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都较高,在长距离安全存储和运输氢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最大优势同样体现在安全性上,常温常压下储运氢气,无高压风险,且可长时间储存,能满足大规模、长距离、跨时间的储运需求。
从原材料储量来看,我国镁产量巨大,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85%以上,具备天然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大规模应用不存在产量及成本限制。早在 2022 年,氢枫(中国)全球首条镁基固态储氢材料试生产线已在河南新乡高新区投产,2023 年其研发制造宜兴基地开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不过,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也存在缺点,释放氢的温度需达到 300 摄氏度以上,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能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场景的拓展。
在我国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固态储氢发展项目,已率先在广州和昆明实现并网发电。这是国内首次利用光伏发电制取固态氢能并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里程碑事件。该能源站通过氢能生产、储存、发电、加氢一体化,实现了电与氢的灵活转换,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强季节性波动问题。例如在光照充足的夏季,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而在冬季光照较弱、用电需求大时,再将储存的氢能转化为电能,保障电力稳定供应,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大安项目不仅是技术集成的杰出范例,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预计年缴税金近亿元,将为地方财政做出重要贡献,有力支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在产业带动方面,项目将带动吉林西部形成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吸引众多上下游企业集聚,从制氢设备制造、储氢材料研发到氢能应用产品生产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此外,生产的绿氨可通过北方口岸出口,推动我国在全球绿色能源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在国际绿色能源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随着全球首个 48000 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的成功交付,大安项目距离全面投产又近了一步。这一成果也必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氢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全球能源转型迈向新的台阶 。
信源:氢能科技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