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视听
TV
Live
视界
导航栏
首页
头条
金普
足球
专题
版面
文体旅
本地宝
深读
氢能
经济
党建
社会
健康
教育
点播
圈子
征集
潮购
视频
直播
文化
媒体聚焦
宣传思想文化
经典实践项目
金普号
政府机构
街道园区
名企名优
教育培训
文化医疗
休闲景点
时尚生活
UAT
Home
>
教育
未来教育呼唤关注差异
2025-04-29 10:36
美国饶舌诗人Prince Ea创作了一个短片《献给现代教育体制的诉状》。
片中Prince化身控方律师,慷慨陈词地控诉被告——“学校”(现代教育体制的代表)的“所作所为”:
用过去的知识和过时的方式,教孩子如何面对未来;在多元的世界,却开着一样的处方;谋杀创意、个性,以及滥用智商、盲目竞争,用分数评价每个孩子。
以爬树能力来评断一条鱼,让孩子在班中力争上游,找不到自己的天赋所在,觉得自己很笨,认为自己很没用……
他说,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有教室情景与150年前一样,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但是,这个早已酸腐的过时机构却声称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这怎么可能培养有创意、有新意、有批判性、能独立、能够创造的人才?
如果一位医生开给所有病人的药全都一模一样,后果根本不堪设想,多少人会因此病得更严重。
一位教师站在几十位学生面前,每位都拥有不同的优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天赋,而老师却用同样的方式教导同样的东西,这合适吗?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每个人都是天才,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他呼吁:这是一个一条鱼不应该再被逼迫去爬树的世界,我们需要平等对待每一种天赋和才能,是雏菊就把自己变成一朵最绽放的雏菊,不需要把自己变成牡丹或玫瑰。
哪吒是哪吒、敖丙是敖丙,是魔是仙,是基因遗传,没法角色互换,教育改变的确实有限。
未来世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培养有创意、有个性、有独立性、有合作能力的人。
虽然儿童占总人口的20%,但他们是这个社会未来的100%!
里维斯(R.H.Reeves)博士写过一则寓言故事《动物学校》: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教育下一代应付未来的挑战。
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一组由跑步、跳跃、爬行、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为方便管理,所有的动物一律要修全部的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技可施。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跑。到最后磨坏了脚掌,终于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
而它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得不到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成绩,但是学校乐于接受这种中等水平。因此,除了鸭子自己,大家都觉得这没什么不好。
兔子在刚一开学时是班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结果精神都快崩溃了。
松鼠爬树最拿手,但他对于飞行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
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时爬行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
鹰由于活泼爱动受到老师们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到达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辞。
另一方面,生活在草原上的鼠类动物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而集体抵制。它们先把子女交给獾做学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一所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办得相当相当成功。
动物学校复演了邯郸学步的荒唐!
学校以“优秀”和“精英”为导向的培养准则,正在把个性迥异的孩子们变成教育机构的模具。
整齐划一的衡量和判断标准,让有另外一些不被主流认可的能力的孩子失去话语权与创造的可能性,而成为单一标准下的牺牲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星星️,有独特的形状和光彩。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花朵,有独特的颜色和芳香。
尊重差异性,欣赏不同。不要抹杀别人的个性,强行用一个标准衡量一切。
无论对于教育,还是工作,抑或与人相处,尊重很重要,欣赏很重要。
如果孩子是一只鸟儿,就在天空自由飞翔;如果孩子是一条鱼,就在江河湖海中畅游;如果孩子是一只松鼠,就在树枝上尽情欢快跳跃……
人生只有经营自己的长处才会升值,否则绝对贬值。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自己喜爱的事,内心充实丰盈又快乐。
在基础教育之后,我们的学生就只有考大学的选择吗?就没有其他适合自己的路可以选择了吗?
因为现在社会上以学历论人才,社会阶层观念很强烈,做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就被人瞧不起,所以大人逼着孩子变得“有出息”,成为人上人。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关键是教学未能因材施教,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教育不是改变人,而是去发展人。
教育的成功之道就是要找到孩子的优势,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如此才可能成功。
我们的教育难道一定要培养全才、通才吗?
全面发展是
将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不是什么都要与别人一样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不是一刀切,不是所有人都要达到同一个标准。
全面发展不是十全十美、不是全才教育、不是通才教育,更不是逼着五音不全的孩子报一个声乐班、色盲的孩子也去报一个绘画班,让孩子填鸭式地硬去接受某些本不应该属于他的东西,且硬逼着他拿自己的短处,不停地去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是盲目攀比!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享受生命过程中的乐趣?学会独立思考、辨别是非、批判性接受的能力?获得心灵的自由精神滋养、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生命成长与学习发展方向的能力?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不为功利所累,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找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实现为社会、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使命。
教育的成功之道就是要如此才可能成功。
好在从全国高考“3+1+2”的模式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曙光。增加选择性、减少“一刀切”,给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机会!
教育不是改变人,而是去发展人。
教育不是要扼长补短,而是要扬长避短。
长短就是不同、差异。
新时代的知识以移动信息的方式存在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知识信息化的社会里,人记忆的知识再多也顶不过一个芯片,再满腹经纶也比不上百度与谷歌!
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通过不同媒介源源不断地去获得知识。世界竞争中知识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人类离脑机对接、记忆芯片植入越来越近了。
过去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过去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
未来世界里,学习的方法、策略等能力更显重要,没有强大的学习力就会迅速被“out”!
“双减”后教育最大的变化是教育关注点的转移!
如果把整个学习力视为一座冰山,水面上是“看得见的学力”(智力——记忆力、理解力),谓之“硬技能”;而水面下是“看不见的学力”(非智力——动机、兴趣、激情、主动性、坚持性、灵活性、独立性、持久性、习惯性),谓之“软技能”。
“双减”前的教育和考试更多关注智力筛选,而
“双减”后的教育和考试则更多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毕竟工业时代是知识驱动,知识的竞争;而数字时代,是智慧驱动,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的竞争,是责任心、主动性、独立性、灵活性的竞争。
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也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更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而真正的人不是千篇一律的,是有个性特点的人,有差异的人。
人如何做人?什么人的人生更有价值?
未来社会不是培养我们的孩子去跟机器比试,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了解机器、掌控机器、不成为机器的奴隶。
数据时代使我们能够让机器更像机器,让人更加懂得生活,人更加人化、更加个性化!
未来社会的教育将更关注差异、培养个性化的人!
呼吁大家关注差异、欢迎大家关注差异:
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教育在缩小差异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历史上在差异教育方面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点个
在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
转自钱志亮老师即将出版的新著
《关注孩子》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5))
。
END
编辑 | 小漠
插画 | 在在
原创文章,原创插画
转载请联系授权
教育
金普教育
你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发现孩子所长
孙云晓:训子千遍,不如帮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
7个儿童溺水高危场景,一定要避免!(内有大图详解)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
点击右上角
···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