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海明威:在虚无的大海上垂钓永恒

2025-05-19 15:06

最近又读了一遍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读后,依旧令我震撼。这部中篇小说,我记不清读过多少回了,但每次读后都有一些新的感想。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辽宁文学院第四届青年作家班读书的时候,吉林大学的孟教授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讲授西方文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他反复强调、极力推荐的作品。记得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时,感想还很肤浅,深为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悲催遭遇而遗憾,为他的命运不公而感慨。我记得当时还特意找孟教授探讨。孟教授说,过几年你再读,一定会读出新的线索。

二十世纪中叶的文学史,如果说海明威是个重要的锚,那么,《老人与海》就是将一艘小船锚定在人类精神版图上的扛鼎之作。当贫苦的圣地亚哥在加勒比海终于逮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的时候,仿佛人生就浓缩在这一天一夜之中,什么叫大起大落,什么叫过眼云烟,什么叫奋争,什么叫不舍,《老人与海》展现得淋漓尽致。圣地亚哥拖拽的不仅仅是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不仅仅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财富,更是对“存在主义”本质上的终极叩问。

老人与命运的对抗,抛出了一个直击人心的哲学命题:生存究竟有何意义?当鲨鱼把马林鱼啃成骨架,圣地亚哥改变命运的希望也随之破碎。按理说,小说写到这里就算力竭了,可海明威却突出表现圣地亚哥荒诞式的不屈与抗争,给读者注入了新的对抗虚无的强大力量。海明威用简洁的文字,表现绳索、抽筋的左手、渗血的脊背,看似在演绎一场无意义的人生,实则让圣地亚哥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升华,这份自我的精神加冕,触动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老人与马林鱼的搏斗、与鲨鱼的搏斗,是平等灵魂的对话与共舞。鱼叉刺入鱼心的瞬间,血花绽放,既是战斗的终结,也是更深层次理解的开端。这一画面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固有观念——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何尝不是被自然重塑与征服的过程?海明威让读者相信,生存的意义,从来不在最终的结果,而在追逐目标时全力以赴的过程。

《老人与海》篇幅不长,但海明威却用精妙的笔法,为读者切出生活的一个清晰断面,人物的发展轨迹一目了然。他模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故事提炼成人类生存困境的典型样本。尤其是结尾,堪称点睛之笔:老人拖着巨大的鱼骨回到港口,在世俗者的眼中,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失败者”,但在小男孩心中,他永远是那个勇敢无畏、以进攻姿态直面失败的圣地亚哥,是真正令人敬佩的可爱的老者。这种结尾,凸显了令人振奋的精神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胜利,是永不言弃的勇气和信念。

 

(作者 于永铎)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