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金普新区税务局:盯紧日常数据 强化税收监管

2025-05-26 10:08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大连金普新区税务局利用当地电力部门共享的数据,对辖区内电费异常企业进行筛查,发现75家企业应办未办税务登记。在逐家查验经营资料、核实合同档案、讲解登记流程后,目前已有28家企业完成税务登记。

金普新区面积大、企业多、涉税情况复杂,金普新区税务局以加强日常税费源管理为重点,与住建、电力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深化数据共享共用,精细化掌握税源情况,以数据赋能,强化税收监管。

 

靶向监管

锁定电费异常疑点

金普新区目前涉税经营主体超9万户,税收管理人员不足200人。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经营主体上报的涉税数据有时不准确,给税务部门征管工作带来挑战。以往,税务部门依靠实地核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核实相关数据,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企业虚报收入、虚增成本等行为也较难及时发现,税收监管存在滞后性。

针对这种情况,金普新区税务局引导干部增强“用数”意识,提升“用数”能力。企业电费支出与其生产规模、经营业绩等情况密切相关,电费数据变化能反映出潜在的涉税问题,因此,该局将电费数据作为加强监管的突破口。2024年底,该局与当地3家电力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电力部门定期向税务部门提供用电企业相应时间段的电费数据。目前,该局已获得辖区内用电企业2023-2024年1.5万余条电费数据。

该局专门设立电费数据指标模型,将用电地址、用电量等信息纳入税收大数据平台。通过与企业纳税申报数据比对、分析,形成电费异常风险企业清单,并把异常企业分为异地登记、非正常经营、未办税务登记、漏征漏管等几类,实行分类管理,构建动态监测体系,对企业实施靶向监管。

不久前,该局干部刘爽登录税收大数据平台,通过比对分析“电费数据升档,申报收入减少”“申报收入与电费数据变化不匹配”等指标,发现一家纸塑制品企业2022-2024年均取得大额电费发票,电费大幅上升,但是申报纳税收入未相应增加,可能存在隐瞒产量、少计收入的情况。刘爽前往企业实地核查,发现该企业确实存在未申报未开票收入、租金没有足额申报纳税的情况。在税务干部辅导下,企业及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12.65万元。

全链追溯

破解异地征管难题

近年来,金普新区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大量施工项目落地,其中许多外地企业在这里开展项目施工。这些异地施工项目结算周期长、资金流转复杂,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相关数据主要依靠企业自行申报,税务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准确信息,不能实时掌握项目进度与资金流向,可能会有企业利用信息差,虚报、瞒报施工进度及收入情况。

针对异地施工企业税收管理难点,金普新区税务局坚持以数据驱动,自2023年以来,与住建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该局通过获取项目备案信息,综合考量项目规模、用工成本,准确测算其税收数据,将异地施工项目风险管控节点从“事后稽查”前移至“事中阻断”。一方面,该局将发票信息、跨区域报验登记信息、入库信息、施工许可信息等共享数据纳入税收大数据平台统筹管理,精准锁定未报验的“隐形施工”项目,确保异地施工企业合规经营。另一方面,依托税收大数据,按项目梳理异地施工企业信息,实时跟踪重大项目动态。对于存在涉税疑点的异地施工企业,及时提醒、约谈,帮助企业提前化解涉税风险。截至目前,该局已建立618个大项目台账,完成对136个异地施工企业的跟踪服务。

近日,该局以票流数据为抓手,跟进一个异地特钢工程项目,对项目相关企业的涉税难点、堵点及时进行辅导,确保项目平稳落地。目前,该企业已异地预缴税款1464万元。

 

 

文/图 记者 徐菁

通讯员 华露

编辑 闫晓岚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