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打破“富养迷思”:唐子涵的四大精神富养秘籍,让孩子心灵更富足

2025-06-18 14:38

在物质丰盈却常让孩子迷失自我的时代,真正的“富养”绝非钱包越厚越好,而是要打造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与富足感。

儿童文学作家唐子涵以科学家家教为镜,提炼出四大核心策略:理性物质支持、深度情感呵护、书行并重开阔视野,以及以身作则的父母示范。跟随这四把精神富养钥匙,让孩子在真实与温暖中茁壮成长。

图片


01

富养离不开物质,但绝不是无条件和无限满足



物质上的满足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富养,或者父母砸锅卖铁的富养,会让孩子形成一个心理预期,就是无论我想要什么我的父母都是有能力提供给我的,而且这个心理预期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越来越高。

实际上,这是他们的错觉,这个错觉就来自于父母的无条件和无限满足。

真实,是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让他们去面对真实的父母、真实的家庭状况,并不影响我们富养他们,反而是有利于他们建立更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的。

如果我觉得有些东西是我认为性价比不高,我不愿意承担的,我不会找其他理由,比如我没带钱之类的,而是会如实地告诉孩子:我觉得贵了,我不想买,如果你喜欢,我们换一个其他价位类似的可不可以?如果不可以,非要这个不可,那就要等一等,我们需要一段时间去攒钱,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我们再来买。

我在这样说这样做的时候,是真的买不起那个东西吗?不是的,我只是想让孩子知道,世界上他看上的东西会有很多很多,但我不可能在满足他所有物质上的需要的,有些东西,他需要努力才能获得,有些东西他需要等待才能获得。

我们真实地面对孩子,不去营造虚幻的假象,孩子也一定会是懂道理的,不会索求无度、撒泼耍赖,而且会懂得珍自己已经有的。


图片


02

富养在于让孩子的内心有富足感



我反对过分克扣孩子的物质需求,尤其是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家里很穷,说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这并不能让孩子懂得珍惜,只会让孩子产生匮乏感,甚至负罪感。

但一个被随意满足任何要求的孩子,也一定不太容易长成一个意志坚强、心怀感恩的人。

其实,无论我们的家境如何,我们都是可以完全做到让孩子的内心有富足感的。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我们身为父母,是如何回应孩子的物质渴望的?

其实孩子对于物质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他们很多时候,更需要的是那种被爱的感觉。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给他们买学区房、送他们兴趣班、每次过生日都去吃大餐,但我们给他们那种爱的感觉了吗?我们在为他们做这些的时候,又教会了他们什么呢?他们在接受这些时的内心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



03

富养要培养孩子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博大的心胸



眼界就是让孩子更多地去了解新事物、了解世界,我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富养孩子的初衷。眼界广阔的孩子更容易坚定自己的选择,不容易被别人欺骗、左右。

如果家境好,让孩子去参加各种游学、业余社团、去各地旅游肯定是开阔眼界的好办法,但如果没条件,读书和看纪录片同样也可以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虽然不能完全替代行万里路,但也差不多。看纪录片本身就是在了解世界。

博大的心胸就是心怀善意,心怀天下。如果一个人总是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计较个人得失,无疑在精神上他是贫瘠的,那物质上再富足也很难产生幸福感。

钱学森的母亲经常接济贫穷的朋友,而且从不要求他们还。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母亲也是如此,看到因为因借地主家的粮食还不上而要自杀的农民,就会让小竺可桢送去粮食,这也是竺可桢跟农民感情深有的原因,最后他选择的专业都是为农民考虑的。梁思礼说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大财富是爱国,去热爱一个在世界文明史占有重要一席的祖国。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心胸和情怀,这些科学家们才会放弃丰厚的物质回报,任劳任怨地投身建设新中国,也才有了我们今天安稳的生活。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我们孩子的心胸呢?这才是富养孩子应该最值得思考的方向。

广阔的眼界就像在给孩子的精神银行存钱,而博大的心胸则在帮助孩子守住自己精神银行的存款。


图片


04

富养的关键点取决于父母的身教



我们总说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却常常忘记了自我教育。我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没有需要教育的孩子,只有需要成长的父母”。

所以,要想富养孩子,就更要用富养孩子的方式来富养我们自己。

我们沉迷于物质享受吗?我们喜欢攀比吗?当我们赚到钱的时候我们内心有满足感吗?我们对别人是什么态度?我们会感激别人都帮助吗?我们是否信守承诺?我们喜欢读书吗?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吗?我们愿意尽可能地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吗?这些都值得夜深人静的时候,问问自己。

当我们成为一个乐观勇敢、心怀感恩、无私奉献的人,我们的孩子自然会受到我们的滋润,会跟随我们,这是花多少钱多不可能实现的富养。

梁思礼的父亲逝世时,他只有4岁多,但父亲的影响却伴随了他的一生,可见父母的身教是有多么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样和偶像。

那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没有那么好啊,怎么给孩子当榜样和偶像。没关系,如果从前我们没有那么好,那请各位家长从今天开始,去学习做一个精神上富足的父母

希望各位家长去做不断成长的父母,而不是做只会要求孩子的父母。

图片


来源 | “新蕊计划“家庭·家教·家风讲坛(第2期·总第15期)《带着孩子追”星“去!探秘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传奇人生》

支持专家 | 儿童文学作家 唐子涵

编辑 | 张凯璇

审核 | 恽梅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