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一个动作,药效大打折扣!这5类药千万别掰

2025-06-29 10:31

你是否曾为了方便吞咽或调整剂量?

随意将药片掰开?

小心!这个看似“省事”的举动

可能让药效大打折扣

甚至引发健康风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吕丰

带你揭开药物剂型的秘密

避开“掰药”陷阱



为什么有些药不能掰开?


药物能否掰开,关键在于剂型设计。吕丰介绍,有些口服药采取了缓释、控释等生产工艺,让药物在消化道特定区域按照特定速率释放有效成分。如果在服用时“掰开”,会破坏药物的释放系统,从而导致药物过早或过多释放,引起不良后果。


因此一旦掰开,药物结构被破坏,就像提前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会带来三大隐患:


剂量失控:药物内部成分分布不均,掰开后剂量难以准确把控,可能导致用药不足或过量。


药效“失灵”:肠溶片、缓释片等特殊剂型,掰开后会被胃酸提前分解,无法抵达作用部位或失去缓慢释放的效果。


刺激风险:部分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完整剂型可避免药物直接接触胃黏膜,掰开后可能引发恶心、溃疡等不良反应。




这5类药千万不能掰!你的药箱里可能就有


吕丰介绍,一般普通片剂或者有刻痕的片剂是可以掰开服用的,相应的剂量减半,有助于小剂量的疗效滴定;但有部分缓控释剂型或说明书明确标明不可掰开的药品,不能进行切分,容易导致药品过多过早释放,血药浓度波动过大,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缓释/控释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特殊包衣或骨架结构,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维持药效长达12-24小时。如果随意掰开服用,破坏其包衣,药物瞬间释放,可能导致剂量过高引发低血压、心慌等副作用。

图片

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药)等。



肠溶制剂


肠溶片外层包有耐酸材料,确保药物抵达肠道后才溶解,避免刺激胃黏膜。掰开后药物会在胃部提前释放,不仅损伤胃黏膜,还可能因胃酸破坏而失去药效。


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栓)、奥美拉唑肠溶片(胃药)等。



双层或多层片


双层或多层片将不同药物成分分层压制,保证依次释放或避免相互作用。掰开后会使各层成分混合释放,影响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代表药物有:部分复方制剂(如维生素、抗感冒药)等。



口崩片/舌下片


这类药物是通过黏膜快速吸收起效,无需水送服。掰开后会破坏药物的完整性,影响吸收速度和疗效。

代表药物有,硝酸甘油舌下片(急救药)、氯氮平口崩片(精神类药物)等。



特殊工艺制剂


特殊工艺制剂采用微丸、微囊等特殊工艺,掰开后无法保证剂量的均匀性。掰开后会导致药物剂量不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代表药物有:部分生物制剂、靶向药等。



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药片有刻痕就能掰开?

刻痕仅代表可分割,但不代表不会破坏剂型!


误区2:缓释片掰开分次吃更安全?

反而可能导致血药浓度波动,引发危险。


误区3:胶囊拆开倒出粉末服用?

部分胶囊内容物有刺激性,易灼伤口腔或食道。


用药无小事 细节见真章!

下次服药前

记得多留个心眼儿

避免因一个小动作而影响健康

 

信源:新闻大连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