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今年年初,金普新区召开服务企业暨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聚焦营商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出“金普有情,风雨同行”营商环境品牌,围绕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从人才、金融、科创、数字、法治五方面企业发展核心要素着手,推出15条精准高效、协同联动的创新举措。半年来,新区通过“强政策、筑平台、促对接”,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首选地”、金融保障“支撑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数字赋能“先行地”、法制护企“最优地”,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政府服务能力,让日趋向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打造人才集聚“首选地”
激活企业发展“新引擎”
新区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先后出台《金普新区支持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人才政策(试行)》《金普新区集聚年青人来连留连工作举措》等系列人才政策,加快构建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出“金普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金普工程师”“金普工匠”等新区独有人才政策,已选树10名“金普工匠之星”和100名“金普工匠能手”分别予以每人12万元和1万元资金奖励。围绕构建高品质人才服务生态,分类分级制发“金普英才卡”,系统性推出人才交通出行、子女入学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等具体举措。截至目前,已认定备案“金普英才卡”A类人才255名,累计为人才提供专家预约、优先检查等服务近20次,大连国际机场商务区提供登机服务近60人次。
推进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聚焦政府、企业、人才三方需求开展专业化服务,构建数字化、专业化产业生态,形成覆盖全主体、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综合体,打造新区人力资源服务新品牌。目前平台在招岗位共1141个,由平台举办的现场招聘会共计提供岗位1000余个,线上线下累计参与求职者3万多人,初步达成意向1200余人。建设新区首家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截至目前,产业园引进企业14家,已与辽宁省12家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合作关系,上半年短期实训约300人,下半年预计实训学员人数达1200人。同时,与3所高校围绕利用人工智能+数字人技术打造“乡村振兴-一村一品”数字经济示范项目,研究制定实训人才培养方案。推出“东北首个千套级人才公寓”项目。以“青年友好型社区”为目标,将青年人才公寓与保障性住房有效结合,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活动策划等多举措,吸引青年人才集聚大连、扎根金普。
打造金融保障“支撑地”
焕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深化产融协同发展纽带。在持续推动2024年金融—产业对接大会企业后续融资工作的同时,全力筹备新一轮金融—产业对接活动,调研产业发展痛点、堵点,梳理企业融资需求。承办“金普新区双AAA国有企业协同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大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整合资源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助力产控集团、德泰经发双AAA主体信用评级,以实际行动推动新区成为东北首个拥有两家AAA主体信用评级国有企业的地区。
持续发挥“首贷续贷中心”服务效能。自中心建成以来,累计向新区2643家企业发放首次贷款20.39亿元,为254家企业提供635万元贴息支持。今年上半年,已为新区27家中小微企业发放首贷贴息119万元,为11家企业提供503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支持,新拓展2家应急转贷资金合作银行。
加快推进基金小镇建设。通过引进基金公司、设立基金产品、本地基金孵化、路演与金融服务等方式,为入驻基金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资本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承办“创投辽宁基金走大连(金普新区专场)”路演活动,大连金宝至电子等5家新区优质企业现场展示项目亮点,吸引深创投、锐合资本等40余家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参与。同时,借助深交所科融通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构建“线下展示+线上对接”双轮驱动模式。举办“科技金融 金普赋能”科技企业融资培训沙龙,围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科技创新政策等关键领域,搭建政府、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多方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两个维度,开展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截至目前,新区高新技术企业1812家、雏鹰377家、瞪羚企业107家。
鼓励企业持续研发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新区企业共获得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兴辽英才支持资金、大连市高企补助、大连市“揭榜挂帅”项目启动资金等省、市科技资金支持6700万元;推荐觅视科技、日佳电子等6家企业申报2025年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全区509家规上企业研发(R&D)经费74.04亿元。
持续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召开金普新区产业链协同发展对接大会,依托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以商招商和精准招商,壮大本地产业规模,提高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为企业供需对接搭建平台。大连工博会期间,组织奇瑞一级供应商一对一对接洽谈活动、主题论坛和汽车行业龙头企业需求发布会,参与企业近200家次。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日立安斯泰莫制动系统(大连)两家龙头企业现场发布非生产物资采购需求,涵盖设备维护耗材、物流包装、IT服务等类别,吸引50余家供应商参与对接。
打造数字赋能“先行地”
解锁企业发展“新路径”
新区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引领,锚定企业需求,打造大连数谷经济区。强化央地合作,导入中电光谷资源,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招商落地项目,吸引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中心、中国电信算力中心等26家龙头企业入驻。搭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部署500P多元算力集群,加入全国智算网络,获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牌照和全国首批“可信算力大市场—入网入市”证书。成功部署DeepSeek-R1×昇腾推理模型服务,已为新区40家企业提供模型试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创新平台发展。以大连数谷为核心载体,搭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区域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工业仿真公共服务平台三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研发-生产-管理”全链条的数字化赋能体系。
深化数据价值挖掘。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为突破口,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通过“智慧公共大数据一体化平台”挂牌7个数据产品,其中5个已形成商业闭环。上线自研产品“连信宝”,“房信宝”“婚信宝”创东北首例公共数据场内交易。为承接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任务,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隐私计算平台。大连云、华夏天信、科利德等33家重点企业已接入平台,打造数据“可信空间”,提供安全高效的数据流通渠道,挖掘企业数据价值,赋能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法治护企“最优地”
护航企业发展“新进程”
创建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品牌。依托国际商事多元解纷中心,打造诉讼、仲裁、调解相互衔接,公证、外国法查明配套支持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一站式满足国际商事主体多元化解纷需求。今年以来,国际商事多元解纷中心共受理案件780余件,成功调解国内外商事纠纷案件192件,平均审理天数54.24天,涉案标的额近1亿元。探索建立“巾帼智审”劳动争议品牌。在全市率先搭建“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多元解决平台”,建立“法院+工会+人社+仲裁”劳动人事争议联合化解机制,以多方联动实现“调裁审执一体化”。成立劳动争议审判团队,针对经过劳动仲裁后仍存有争议、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与新区总工会进行联调化解。今年以来,共指导律师志愿者、工会调解员在诉前化解劳动争议46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92件,劳动争议案件上诉率同比降低6.3个百分点。
持续提升行政执法监管质效。聚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全面优化涉企执法各项制度,切实提升行政监管综合效能。加强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动态调整行政执法“四张清单”1771项,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推进柔性执法。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卡”制度,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企业联系点30个、聘任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30名。推进行政执法智能化建设。深入推广应用“扫码入企”智能化监管模式,已录入执法行为数据478项,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的监测、预警和会商机制,构建长效化、规范化的涉企行政检查体系,实现监管信息即时化、透明化、可追溯化管理。 (文/徐菁 宫婷 图/朴峰)
文/记者 徐菁
图/记者 朴峰
通讯员 宫婷
编辑 闫晓岚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