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中国氢能商用车的崛起之路
2024年,中国氢能商用车销量占到全球的50%以上,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在总体成本控制上的巨大优势。在日本,氢气价格高达2000元/公斤,而在中国,氢价只有500—1000元/公斤,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一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将钢铁厂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氢气收集起来用于氢能车,变废为宝;二是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成本走低。随着光伏、风电相关成本大幅下降,用绿电制氢的对应成本也在快速下滑。中国的电解槽产能已经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规模效应进一步压低了总体成本。以中国某氢能示范区为例,绿氢价格从三年前的每公斤70元降到了现在的30元左右,降幅超过50%。按此趋势,2030年前后,绿氢价格有望与灰氢持平,氢能车的经济性将大幅提升。
核心技术突破助力中国氢能产业腾飞
中国在氢能领域的成功不仅仅是靠相关成本优势,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我国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已经攻克了寿命这个核心难题,使用寿命突破了3万小时,相当于一辆汽车能跑150万公里。与此同时,燃料电池系统相关成本大幅下降了60%,让氢能车的价格不再高不可攀。在储氢技术方面,中科院研发的新型储氢合金实现了能量密度提升300%的重大突破,让同样大小的储氢罐能装下更多的氢气。“赛道1000”液氢储运系统已经能够支持单次续航超过1000公里,这意味着一辆氢能重卡加一次氢就能从北京直达武汉,合理解决了长途运输的一公里问题。这些技术进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链,共同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
国际氢能发展速度差距明显
国际氢能发展正上演着一场现实版的“龟兔赛跑”故事。中国就像那只健步如飞的“兔子”,一路狂奔不止——加氢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氢能卡车在公路上的身影越来越多,总体成本曲线持续下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反观其他国家,则仿佛陷入了“乌龟”般的缓慢节奏。美国因政策摇摆不定,削减了氢能领域的财政投入,项目进展举步维艰;日本虽然早早打出氢能公路的旗号,但实际建设速度远不及预期;欧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2030年可再生氢发展目标,却被自家审计机构质疑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这种明显的速度差距已经让包括丰田在内的国际氢能巨头坐不住了,他们公开警告:如果各国不迅速采取行动,未来全球氢能供应链和技术标准很可能将由中国一家主导。
氢能与电池技术:合作共赢而非竞争
氢能和电池技术各自有着独特优势的合作伙伴。电池技术在短途出行和轻型车辆领域表现出色,充电设施也相对容易建设;而氢能则在长途重载运输中大显身手,加氢速度快,还能有效减轻电网负担。
中国氢能重卡的全球领先,不仅是中国氢能产业崛起的标志,也为全球氢能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丰田呼吁加强技术合作,正是看到了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未来,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氢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让氢能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信源:氢能科技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