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小“胜斗士”养成记:如何让孩子笑对成败?

2025-07-14 16:49

妈妈,我没有得到奖状,我不是一个好孩子”


家长朋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


孩子玩游戏总想要当第一名、比赛输了会撅嘴生气……


或者比赛输了以后就再也不敢参与类似的项目,对于竞争避之唯恐不及......


这些看似“小题大做”的反应,其实都是孩子好胜心在作祟


那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败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的话题!



Part 1

揭秘“好胜心”


好胜心就是人们的成就动机,是人们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1957)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如果追求成功的动机过于强烈,孩子会在失败时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难以接受挫折,因而过度关注成绩和结果,与其他孩子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而避免失败的动机过于微弱,孩子又可能会对失败漠不关心,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做事失去动力,随波逐流,难以驶向成功的彼岸。

 

根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动机的强弱,我们可以大致把个体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图片


成功定向者——追求成功的“小狮子”


特点:既不苛求成功,又不回避失败。胜不骄败不馁。


心里话:“成功失败无所谓,重要的是能学到东西......”



图片

失败避免者——缩在壳里的“小蜗牛”


特点:遇到竞争就缩回壳里:“我不想玩!”“这个好无聊!”,其实怕输不敢尝试。


心里话:“如果我不比赛,别人就不会发现我很差......”



图片

过度努力者——忙碌的“小蜜蜂”


特点:每天忙的团团转,生怕自己不能成功。成功了就欢呼雀跃,失败了又垂头丧气,输不起。


心里话:“如果别人觉得我不聪明,至少要说我很努力......”



图片

失败接受者——躺平的“小水獭”


特点:早早给自己贴标签:“我就是学不会数学”“我天生跑得慢”,直接放弃努力。


心里话:“反正努力也没用,不如躺平省点力气......”

您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呢?

图片


Part 2

孩子为什么总想赢? 


01 天性使然


追求成功是人天生的本能。如果孩子认为某项任务对自己有意义,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他们就会更愿意投入努力。


例如,孩子在玩游戏时都渴望胜利,因为游戏的胜利能够带来满足感,并且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获取胜利。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是成就动机的核心。


02 自尊的需要


成功的经验能够极大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在相关领域树立自信。这会让在面对相似的任务时更加积极主动。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探索自身能力的边界,塑造自尊与人格。


此外,孩子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方式也会影响他们的好胜心。


如果孩子将成功解释为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能力,他们会更愿意接受挑战,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如果将失败解释为能力的欠缺,而非努力不足,就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打击。


03 满足父母的期望


追求成功不仅与孩子的个人目标相关,还与孩子所担任的角色密切相关。孩子追求成功的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达到父母所谓“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从而让父母有面子。


例如,父母在社交场合比较孩子的成绩,或者当众表扬自家孩子,都会强化孩子的角色意识,让孩子在内心当中埋下不断满足父母期望的种子,从而更加注重成败。


04 同伴比较


除了满足父母的期望以外,孩子追求成功也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因为孩子本身也会进行相互比较甚至攀比。常言道:“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其他孩子都比自己优秀,那么孩子就会倾向于避免竞争,甚至躺平摆烂。


如果自家孩子是群体里的佼佼者,那么他就会倾向于多参与竞争,不断满足好胜心,从而树立更高的社交地位。


图片


Part 3

好胜心→进取心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好胜心的平衡点,既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又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攀比或焦虑呢?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01 重新定义“胜利”

关注过程:让孩子明白,努力和尝试本身比结果更重要。可以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单纯地夸奖“赢了”来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强调合作: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而不是单纯地竞争。例如,在团队游戏中,强调团队的成功比个人的胜利更重要。


02 积极沟通与反馈

真诚地和孩子沟通。


当孩子胜利时,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总结成功过程中的收获,引导孩子比昨天的自己强才是真正的进步。

例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可以这样说: “宝贝,这次考试考得真不错!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每天坚持学习,遇到难题也不放弃,这就是你成功的原因呀。你看,你比上次进步了这么多,这就是成长!以后我们继续努力,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加油哦!”


当孩子失败时,一起总结失败的教训,和孩子一起承担结果。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陪在身边。

例如,当孩子考试失利时,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我知道你肯定很难过。不过,考试只是检测我们的一种方式。我们一起看看这次错的题目,分析一下是哪里没弄明白,或者是不是粗心了。这次没考好,我们就当是找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下次争取做得更好。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爸爸妈妈爱的是你,而不是你的成绩。”


图片



03 树立正确的竞争观

竞争不是目的,只是激发斗志的手段。


帮助孩子理解任务的意义和价值,将注意力从“我能不能赢”转移到“我能收获什么”。

比如,孩子面对考试。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树立一个自己的目标,帮助他梳理达到目标的途径。锚定成功的榜样,学习榜样的优点。设定一个分数目标,细化每日的学习任务成若干小项目。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在项目表上打一个勾,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每周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任务完成情况,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支持与陪伴。


04 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和孩子一起分享那些失败后又成功的故事,或者分享你自己的经历:


让孩子明白,失败只是成功路上的小石头,跨过去就能看到彩虹。

例如:“妈妈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摔了好多次,膝盖都破了,但后来还是学会了。”


05 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度强调成功,施加压力。

通过家庭活动和对话,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和孩子各自承担的角色和义务,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不需要条件,也不会改变。



有的孩子像风,有的孩子像云。

有的孩子冲得快,有的孩子爱慢行。

接纳TA的节奏,守护TA的光芒。

因为真正的胜利,是心里住着太阳!☀️


让我们一起用爱和智慧,帮孩子养成健康的心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既能勇敢追梦,又能从容面对挫折,成为真正的“小胜斗士”!


参考文献:

Atkinson, J. W. (1957).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isk-taking behavior. Psychological Review, 64, Part 1(6), 359–372. https://doi.org/10.1037/h0043445


Batchelder, A. W., & Hagan, M. J. (2023).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a Socioecological Conceptualization of Self-Worth.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7(1), 62–79. https://doi.org/10.1177/10892680221109201


Covington, M. V. (1984). The Self-Worth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5(1), 5–20. https://doi.org/10.1086/461388


Fwu, B.-J., Chen, S.-W., Wei, C.-F., & Wang, H.-H. (2017).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xertion on the Effects of Effort on Learning Virtues and Emotional Distress in Academic Failure in a Confucian Contex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6.02047


Kiuru, N., Spinath, B., Clem, A.-L., Eklund, K., Ahonen, T., & Hirvonen, R. (2020). The dynamics of motivation, emotion, and task performance in simulated achievement situation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80, 101873. https://doi.org/10.1016/j.lindif.2020.101873


Li, G. Y., Fwu, B.-J., Yang, T.-R., & Chen, Y.-K. (2023). To approach or to avoid: The quadripolar mod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revisited in a Confucian-heritage contex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1046775.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1046775



来源 | 绝对小孩实验室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