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盛唐以来1300年,今年荔枝最火

2025-07-17 08:00

今年,荔枝的存在感很高,除了电视剧,各类奶茶店里“荔枝冰酿”“荔枝冰茶”轮番上新。

6月天气一热,“荔枝”相关搜索量就在外卖平台上同比增长了179%。

今年夏天,各类奶茶店里的荔枝类饮品存在感很高

在不少地方,荔枝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预计广东今年荔枝产量超150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数百亿元。荔枝成熟的季节不仅带来了果实,还有游客,今年的荔枝季,千年荔乡增城游客招揽量预计超10万人次。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今人们想要吃口新鲜荔枝不必再经历“千难万阻”,“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趣可以轻松实现,而吃荔枝的讲究也越来越多。夏日如火,荔枝绯红,从化、增城的荔枝,成了当季的主角。

吃上的是珍贵贡品

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足可见唐代荔枝贡品的珍贵。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荔枝这一水果,之所以能在历史上混得风生水起,全靠“贡品”两个字的加持,因为普通北方人根本吃不上。

在古装剧的一些片段里,也能反映出荔枝在古时候的珍贵

“百果之重,无一可比”,唐代宰相张九龄在《荔枝赋并序》中如此描述荔枝,这话要放现在,妥妥的果圈顶流认证。

 

广东荔枝的进贡史,可以说是一部特别的“高端带货”文化史。

说到进贡,最早还得追溯到汉高祖时期。进贡者是当时的南海尉赵佗,“龙眼自尉佗献汉高帝始见西”,这里的龙眼就是荔枝的别称,而且这时候的荔枝只是干荔枝。

 

正是这次进贡,让中原民众知道了什么是荔枝。

成熟的荔枝外皮是鲜红色,剥开其表皮,里面的荔枝果肉弹嫩可口,汁水丰盈,让人很是上瘾

这样的果王,帝王们馋的可不只是甜。到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攻破南越后,他还想把荔枝树移栽到陕西,为此特地建造了一座“扶荔宫”。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里就提过:“隐夫薁棣,答遝离支。”离支,离开枝条,就会腐坏的意思,描述了当时荔枝移植的盛况。

 

但荔枝树娇贵,移植的荔枝树因水土不服都枯死了。刘彻也拿荔枝没辙,只好作罢——老老实实走进贡路线。《后汉书·和帝纪》有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唐代贡荔的故事就更精彩了。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远在长安的贵人想吃一口新鲜荔枝,全靠人力和马匹,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文人墨客也没少给荔枝“打广告”。杜牧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把皇家的奢侈写得明明白白;苏轼也欣然提笔,“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吃完荔枝直接想定居产地。

 

到了宋代,交通发达了点,都城也更靠近南方,‌荔枝的进贡难度稍微降低。宋代莆田人蔡襄还写下了现存最早的一部荔枝专著——《荔枝谱》,疯狂安利荔枝是“果品界第一”。元明以后,虽然运送技术有所升级,但荔枝这种水果,该娇气还是娇气,大部分都扛不住气候变迁和长途折腾。

 

说到底,古代吃荔枝那只是帝王的享受。但现在不一样了,靠着现代交通的进步和保鲜科技的提升,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人人都能吃上新鲜荔枝了。

秀优越于无形

荔枝的热度飙升,也让大家吃荔枝变得更挑剔了——以前是能吃到就谢天谢地了,现在甚至开始研究品种“鄙视链”了。

 

就说杜牧诗里的“妃子笑”,荔枝界的网红单品,光听这名字就透着一股贵妃娘娘的贵气,还有人说这个品种是“北方人的白月光”。为啥?其实是因为“妃子笑”的果皮稍厚,耐折腾,适合长途运输到北方。

 

网上有人搞出个荔枝版奢侈品牌对标——挂绿是爱马仕,桂味是LV,糯米糍是香奈儿,妃子笑直接被贬成普通品牌,简直把水果吃出了时尚圈的感觉。

荔枝的热度飙升,也让大家吃荔枝变得更挑剔了/Pexels

在北方人眼里,荔枝可能就分为不同颜色和不同大小,但每个广东人简直是自带荔枝品种鉴定仪:早熟先锋白糖罂跟名字一样,甜度爆表;糯米糍软糯香甜,口感一绝;桂味清香四溢,核小肉厚;荔枝王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但果核较大,甜度一般;挂绿荔枝产量极少,是荔枝中的珍品。广东人的朋友圈也是秀优越于无形,拍下自己发黑的大拇指——每天剥荔枝,把手指都剥黑了。

在最近的社媒平台上,可以看到诸多关于“广东人剥荔枝剥到手指变黑”的图片

毕竟广东掌握了全国50%以上的荔枝产量,尤其是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库直接收录了600多种荔枝,妥妥的水果界大哥大,也塑造了广州人均荔枝专家的身份。

 

广州人吃荔枝还讲究个时序表:四月吃脆甜的白糖罂开开胃,六月桂味和糯米糍接档,两种都能甜到心坎里,后面还有仙进奉、挂绿这些晚熟选手压轴。

 

就说现在,广州人要是没个几盒桂味在冰箱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过夏天。那口感,咬一口汁水四溅,正是“水晶细嚼甜于蜜,满口生香玉露漙”。

 

不过,吃荔枝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广东人嚼着糯米糍说“这口软糯甜蜜能封神”,北方人捧着妃子笑喊“这甜度才够劲儿”,本质上都是对这口岭南甜的真心点赞。

 

非要较真的话,顶多就是“好吃”和“更好吃”的区别。

说到广州哪里的荔枝最好吃,增城和从化两地必须拥有姓名。增城是名副其实的荔枝之乡,在晋代《广州记》中,曾记载增城有“高八丈”的古荔树。从“一树挂绿惊天下”到现在遍地都是优质品种,增城可谓把荔枝种成了文化符号。

 

从化也是著名的荔枝之乡。作为晚熟荔枝产区,从化的116个荔枝品种能从6月一直卖到8月,包括井岗红糯、桂味、糯米糍、双壳槐枝、无核荔枝等,完美避开早熟产区的内卷,玩的就是错位竞争,并远销海外高端市场。

 

现在物流发达,北方人可以饕餮起来,一口下去,爆出来的都是广州人千年生活的味道。

运输进化论

从唐朝的“一骑红尘”到现在的冷链次日达,这颗荔枝也见证了运输的进化史。

 

在影视剧里,主角们分枝植瓮、驿站接力、水路联运的操作,已经是古代版冷链黑科技顶配,愣是把“一日色变”的荔枝硬扛了11天送到长安。

 

可即便如此,损耗依旧巨大。更绝的是,古代还有过挖整棵树运输荔枝的操作。但这事就跟拆盲盒似的——挖晚了,荔枝路上熟透掉一地;挖早了,到达目的地荔枝还是生的,整个过程全靠经验和运气。

 

这招更是“竭泽而渔”。要知道,荔枝树十年才结果,理想条件下可生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将荔枝树连根挖起可谓极尽奢华,对农户而言更是难以言喻的伤痛。

从古至今,荔枝的运输保鲜一直是个难题/Pexels

当全网都在为荔枝狂欢时,众多企业更不会错过这波热度,尤其是车企。长安汽车自称“长安神驹”、比亚迪靠智能驾驶和大容量后备箱、阿维塔凭借水离子空调、东风日产利用车载冰箱——都在争当“荔枝使”,古代靠马力拉荔枝,现在车企卷“智力”。

 

顺丰则专门搞了荔枝生鲜专线,冰袋包装次日达,21道环节全程温控,硬成本堆得比荔枝本身还贵。京东物流发起助销行动,村里的冷链车进进出出,果农挑果打包跟流水线似的,泡沫箱加冰袋堆成小山,活脱脱现代版“荔枝使”出征现场。

 

广东网友在网络上分享,给北方朋友寄荔枝,打包时那叫一个提心吊胆,48小时送不到就变味,时时刻刻关注物流信息,生怕朋友收到的荔枝不够鲜了。

 

也有人吐槽,“不是荔枝贵,是运费比果更贵”,但转头就傲娇了:“他们那边有钱都吃不到这么新鲜的荔枝!”冷链运输成本摆在那儿,跟古代比起来,这已经是“白菜价”了。

 

毕竟荔枝是“脆皮水果天花板”。我们现在在北方超市看到的荔枝,很多都是泡过保鲜剂的。泡保鲜剂的目的是延长荔枝失水、褐变和腐烂的时间。但很多网友也会埋怨,泡过保鲜剂的荔枝虽然价格不高,口感跟现摘的荔枝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北方人才羡慕广东人能坐在树下炫荔枝炫到手指发黑。

图/Pexels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荔枝再火,也得让种荔枝的人尝到甜头。

 

企业享受了荔枝热度,也该反哺种荔枝的人。农业产业链条其实很脆弱,希望链条上的大企业能加强惠民助农力度,更要将优惠下沉至小户、散户,将“惠农”真正落到实处。那些在直播间里打着“助农旗号”,高喊“荔枝自由”的主播,也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别拿“果贱伤农”当流量密码。

 

甜到你嘴里的荔枝,首先得让种荔枝的人心里不苦。

 

 

信源:“盐财经”(ID: nfc-yancaijing)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