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同样的出身,一样的起点,有些人总能做出成绩,有的人却碌碌无为?
细心留意你会发现:
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往往不太关注身后的荣辱,而是一心扑在一件事上。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作者加里•凯勒花很长时间才领悟这个道理。
他曾用不到10年时间创办了一家公司,并雄心壮志地期待公司业务遍布全球。
然而,公司却陷入困境,尽管他不断地尝试新业务突破,结果却是越来越糟。
后来,他听从老师的建议,把公司业务专注在一件事上,并找出14个关键岗位人物进行着重培养。
之后,他的困境便迎刃而解。
公司不仅连续10年业绩大幅增长,还一跃成为全国性的大公司。
俗话说得好:一次只追一只兔子,若同时追两只,最终你一只也抓不到。
择一事,为梦起航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1941年,韩月琴出生于辽宁庄河。
因为爱美,她的母亲总是会在纸上画一些花果鸟兽,然后剪下来,贴在衣襟、袖口、鞋面的布上绣出图案。
在母亲的启蒙下,冬天,她透过窗户观察飞禽走兽,画出、剪出鸡鸭鹅狗;春天,她在窗前的空地种上花花草草,仔细记录不同节气不同花草的形态;夏天,别人在院子里乘凉八卦,她用树枝作画笔,在地上练习画荷花;秋天,她便剪丰收的景象和果实。
为了能学好剪纸,韩月琴的少年时光几乎是踏着民俗节的鼓点度过的。
各种传统节日的庙会上时常看到她的身影,别人去热闹,她便仔细观察荷包上的刺绣,庙会法器上的图案,旌旗上的纹饰,默默记在心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它们画下来,然后剪出来。
一次,韩月琴听说荷花山乡有位大娘花鸟剪得特别好,就翻山越岭去她家,赶到时,家里却不见其身影。
原来,大娘去了10里外的女儿家。于是,韩月琴又马不停蹄地跑去大娘女儿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韩月琴凭借对剪纸的热爱,用传统技法表现现代艺术,把庄河剪纸发挥到了极致。
2012年,她携《九鱼图》《双龙汇》《葫芦万代》《吉庆有余》四幅作品,一举拿下了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项——山花奖。
很喜欢莎士比亚的那句话:
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
人的一生,越迫切,越浮躁,就很难静下心去深耕一件事。
很多事,开头易,善终难。
面对外界的诱惑,守住初心的人,才是强者。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说:
我们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踏踏实实寻找一个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一辈子做好一两件就很好了。
真正的伟大不一定非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与一方天地做好一件小事,平凡的人也能成就不平凡。
来源:视觉中国
守一事,栉风沐雨
李白的《咏萤火》写道:“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原子弹之母”吴健雄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1942年6月,美国启动了“曼哈顿计划”。
3个月后,却因找不到中子消失链式反应的原因进入停摆状态。
“曼哈顿计划”领导者奥本海默第一时间想起吴健雄,邀她加入。
之后,吴健雄开发出找回消失中子的装置,让原子弹得以成功研发。
1945年7月,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3个月后,两颗原子弹投入日本,直接促成二战的结束。
然而,在原子弹研发的成功篇章里,却觅不到她的名字。
1956年,吴健雄同丈夫买好船票,准备回到阔别20多年的祖国。
就在出发的前一刻,她接到杨振宁一起检验“宇称守恒定律”的邀约电话,二话不说退掉船票,只身一人赶往纽约。
为了检验宇称是否守恒,她每天往返华盛顿和纽约之间的实验室,一天只睡4个小时。
经过反复实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并不守恒,她把这一结果撰写成论文寄给《物理评论》杂志。
第二天《纽约时报》也在头版报道了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整个物理学界都为之震撼。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只颁给了提出者杨振宁和李政道,而用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吴健雄却无缘诺贝尔物理学奖。
纵使很多科学家为她打抱不平,公开表示对这一结果不满,吴健雄依旧没有出来为自己发声。
吴健雄说,她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工作,对于弱相互作用的研究她乐在其中。
之后,她一心投身物理学科研,不仅突破性证明核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还接连实现实验物理学历史性突破。
吴健雄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来源:视觉中国
而安徽地质矿产勘查局的朱恒银也是这样一个人。
1977年的一个晚上,朱恒银上夜班,在交班时钻头被卡在岩石里,班长只好用钻机提钻杆。
结果,班长被弹出3米多高,受伤后再也不能从事野外钻探工作。
很多工友也因此离开,选择其他工作。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恒银心有余悸。
虽然自己平时工作中也会受些小伤,但从未想过会因此不能继续勘探工作。
之后,他便时常留意设备存在的问题,用弯钩的方法将钻杆扶正,很好地解决了设备落后的问题。
他还研发出一台水力泥浆搅拌器,不仅大大减轻了钻机工作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效率。
他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工作50多年来,他地下钻探50万米,创造了无一报废钻孔的奇迹。
从普通工人到钻探专家,他用行为守住了“向地球深部进军”和“为国找矿”的初心。
很喜欢这句话:
行动出现在哪,哪里就硕果累累;心停留在哪,哪里就风景如画。
对吴健雄和朱恒银而言,幸福就是将喜欢的事坚持一生。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时光。
坚守初心,向下扎根,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走的每一步,都在托举你;你做的每件事,都在成就你。
来源:视觉中国
终一生,只争朝夕
中石化机械四机公司有这样一个人:
从劳务工到高级技师,在数控车工行深耕26年,用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点点打磨出大国重器。
他就是人称“数控刀客”的权海峰。
19岁的权海峰一毕业就在四机公司做劳务工。
很多年轻的同事业余时间不是用在交友玩乐上,就是耗在游戏购物上。
而权海峰则不同,他不是去书店买书自学机械基础,就是研究如何将数控零件车削得光滑锃亮。
在当时,数控是一个新兴工种,周围没有人懂,他就把所有数控的书籍都读一遍。
厂里进口的数控机床操作按钮多是英文说明,技校毕业的他拿着英汉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有时在操作面板前一站就是12个小时。
管件分厂加工深孔螺纹时,刀具需要深入孔下36厘米才能完成,因为孔小又深,经常发生产品报废事件导致工作时常进入瘫痪状态。
权海峰时常琢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有想法立马实践,一个方法行不通就换另一种方法。
就这样试错了一年,他终于摸索出一套新加工方法并对程序进行重新编制。
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权海峰相继研发出50多套工具,编制了1000多个加工程序,并开创了国内首个压裂车技术。
来源:视觉中国
甘肃环县有个叫魏宗富的农民,一辈子羁绊在皮影里。
魏宗富12岁就沉迷于此,可家人却不愿他学。
魏宗富只好在放羊间隙偷偷练习,即使去打工也带着乐器,一得空就给农民兄弟表演皮影。
而这一坚持就是40年,最后他被澳大利亚政府邀约去海关大楼表演。
威廉•詹姆斯曾说:“智慧的艺术就是忽略的艺术。”
一个人只有把身边的嘈杂声调成背景音模式,专注自己喜爱的事情,才能走得更远。
《南村辍耕录》中有言: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当你翻过命运的高山,穿过人生的迷障,再转身回望来路,你会发现:
人这一生,拼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持之以恒的耐力。
而普通人最好的活法:心守一事,一事不毕,一念不起。
信源:读者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