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热度肯定会降下来,很正常。
如果说有一天,这里不再需要我了,我可能就找一个偏远地区的初中高中教书去。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一种清醒,就是明白自己会“过气”。
之前,某直播平台调查显示:从业3年以上的主播,流量平均下滑率达67%。
这不仅是个简单的数字,更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残酷法则:
以往的经验可以成为向上的阶梯,也可能成为前进的枷锁。
不是所有新壶,都可以装旧酒
“过气”一词,在以往似乎是明星的专用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却成为众多职业的现状。
有人用10年经验做积淀,用新技术更新迭代,让自己一直充满底蕴和生命力;有人却固守成规,以资历为盾牌,一直抗拒外界改变。
柯达公司在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在当时震惊了全世界。
这家占据全球胶片市场70%份额的巨头公司,在1976年的胶卷销量达到了巅峰。
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样辉煌的公司,后来却以惨淡收尾。
时任柯达公司CEO的彭安东,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像捧着金碗的乞丐,明知碗底有裂缝,却不敢换新碗。
原来,早在1975年,柯达公司就研发出了第一台数码相机。
公司领导层担心数码技术对公司的核心胶卷业务造成冲击,选择将其封存。
但市场从不会因为你不忍动自己的蛋糕就停滞不前。
随着其他公司数码相机的问世,摄影变得便捷,不再需要传统胶卷。
柯达公司固守红利,没有及时做出调整,直到2004年才姗姗来迟推出数码相机。
而此时的市场,早已被各大品牌占领。
后来,柯达公司因为庞大的体量加上外部的压力,最终衰落。
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创新者的窘境》中的论断:
成功企业的最大危机,是成功本身带来的认知固化。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创新”是不变的真理。
要么在固执和傲慢中死去,要么在持续创新中重新焕发生机。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技术员宋运辉初到化工车间。
当时老师傅们,仍坚持用传统的“看火色”来判断化学物质的反应温度。
当宋运辉和大家提出安装温度计时,老工段长拍着桌面对他怒斥道:“我烧了30年反应釜,眼睛比机器准!”
直到有一次,因老师傅的误判导致工厂设备故障损失严重,车间才被迫更新了技术。
一项调研数据显示:
坚持传统工作方式的“10年经验者”,决策失误率比善用新工具的新人高40%。
这个道理,其实达尔文早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就告诉我们:
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
新旧更替的浪潮时代,装旧酒的新壶,要的不仅仅是容器,更需要有新的配方。
不要总用老资格,裹挟他人
2020年,在通用公司的电气改革会议上,一位30年工龄的工程师摔门而出:
“没有我们这些老人,公司早垮了!”
这一幕,被哈佛商学院写进教案,标题命名为“老资格陷阱”。
这种“老人心理”投射在职场上,往往表现为某些“前辈”,喜欢用资历索取特殊待遇。
2022年跨年演讲中,罗振宇也曾分享过一个“老员工悖论”:
某制造业的一位老师傅,曾经拒绝学习数控机床,还为此和手下的年轻人大发脾气。
那年在他的退休晚宴上,他哭着说道:“其实早在3年前,我就已经看不懂图纸了。”
这些现象,其实都在警示我们:用资历要挟他人时,最先贬值的,往往是自己。
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曾经做过一次实验:
让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与新晋团队进行竞赛,开发同类产品。
刚开始,老员工组觉得凭借自己的经验与人脉,一定会高于新人组。
可是后来的结果却让人震撼:新人组用户的留存率比老员工组高出了58%。
一位在跨国企业就职的总监透露,他们公司设立了“资历折现”制度:
老员工们可以将经验转化为培训课程,享受培训津贴和福利,但不再享受自动晋级待遇。
制度执行后,公司统计发现:核心团队的平均年龄下降了4岁,创新提案的数量实现了翻倍。
想起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话:
组织最大的浪费,就是把昨天的答案用于今天的问题。
在经典《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话语:“君子不器。”
真正的智者,从不会把自己变成特定的一种工具。
当你在行业峰会上,不再听得懂年轻人的术语;当你的“当年勇”,开始讲述第三遍时,不妨想想海明威的警告:“冰山移动的荣耀,在于它舍得融化自己。”
不用老资格,裹挟公司与他人,既是对创新的尊重,最终也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来源:视觉中国
有一种清醒,明白自己会“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写道:“当你不再被过去定义,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2025年春节,饺子导演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归来,迅速在全球掀起了中国动漫电影热。
脚踩风火轮的哪吒,不仅成为中国动漫电影的天花板,还冲破了好莱坞动漫电影的高墙。
然而,在电影冲破100亿的高票房后,饺子导演却选择了“闭关”。
科学家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位于金台路的家每天如门庭闹市一般。
很多媒体想采访她,每次登门却总是吃到“闭门羹”。
后来人们发现,这位科学家竟然悄悄“隐身”了。
她消失于公众视野,转而埋头钻进实验室。
屠呦呦说道:“得奖出名,那都是过去的事,我们仍要好好地‘干活’。”
1991年,路遥所写的《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
出名以后,全国各地的信件纷至沓来,有约访谈的,有约合作的.......
面对这些信件,路遥一把火统统烧掉,说道:“我是一个作家,作家就要靠作品说话。”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在聚光灯下及时转身。
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价值,往往是在安静中沉淀而成。
居里夫人曾说:“荣誉就像玩具,绝不能守着它过一辈子。”
人间真味如好茶,反复冲泡也会淡而无味;他人赞美如动听单曲,反复循环终成杂音。
真正活成传奇的人,都牢牢地掌握着“进退的节奏”。
人生正如张悦然在《赠言》中写的那样:
用前半生的时间去得到一些东西,再用后半生的时间一件件失去。
一定要留一些时间给失去。
抛物线是最美的,自由落体的闭幕,那才是一个瓜熟蒂落。
天山的冰雪,不因自己的坚固与巍峨顽固不化,而是选择在春天化为溪流,奔向大海。
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因代代画师用创新技法让壁画保持本色,仍能衣袂飘动鲜活千年。
“过气”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资历和阅历,可以成为望远镜而非绊脚石;经验与沉淀,可以是跳板而非温床。
行业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抱着旧船票的人,终将被社会搁浅。
学会做一个真正清醒的人,不奢求永远站在潮头,涨潮时建造方舟,退潮时另辟航线,便能在这日新月异的人间,自在地活着。
信源:读者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