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全文1023字,阅读用时3分钟
1
两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到朋友圈,却引来完全不同的反应。
你有没有也这样想过:孩子读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才算成功?
朋友家的小宇,考上了全国顶尖的985大学。消息一发,点赞评论刷屏,全是“真厉害”、“前途无量”之类的夸奖。
亲戚家的小静,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二本大学。朋友圈里静悄悄的,偶尔有一两条留言,意思大概是“也不错”、“以后好好努力”。
2
但是五年后,那个被大家公认的“标准答案”,在现实里好像没那么灵了。
小宇名校毕业,顺理成章进了大公司。
但每天加班到深夜,他对着电脑常常发呆:“这份人人羡慕的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开心吗?”
小静呢,虽然学校普通,但她特别喜欢设计,大学四年学得很认真。
毕业没多久,她就开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因为她想法新颖,干活也扎实,客户越来越多。
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被大家喜欢,她眼里有光,那是找到了自己位置、干着自己喜欢事情的踏实感。
3
很多家庭的焦虑,其实是被一个“标准”给框住了。
“别人家孩子都在学奥数,我们不学是不是就落后了?”
“大家都说走这条路最稳当,别瞎折腾别的了。”
这种总拿“别人家孩子”比,总怕“走错路”的担心,反而把教育变成了只有一条窄路。
所有人都盯着那座“独木桥”,却忘了桥下其实有千万条小溪,每条都能流向远方。
教育的根本,其实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能适合所有人,就像没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要“因材施教”,对于性子慢、谨慎的学生(冉求),要鼓励他大胆点;对于性子急、冲动的学生(子路),就要提醒他多想想。
老祖宗早就明白:教育,得看人下菜碟。
4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明白这个道理。
有的给孩子选那些看起来“小众”、但特别注重培养创造力的学校,就是不想把孩子天生的想象力给磨没了;有的支持孩子放弃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转去学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这些选择,都是因为家长看到了孩子身上独特的地方,并且愿意去支持他。
好的教育,是帮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束光,然后陪着他往前走。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但如果你非要用会不会爬树来评价一条鱼,那这条鱼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教育的意义,应该是让鱼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让鸟能在天空自由地飞,而不是逼着所有动物都去参加爬树考试。
5
小静,那个上了普通二本的女孩子,她的设计作品在展览上被很多人喜欢。
小宇,那个名校毕业的男孩,最后也鼓起勇气换了工作,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了热情和干劲。
他们的故事,比冷冰冰的分数和排名更有说服力,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育不是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一样的产品。它更像一个大花园。
园丁的智慧在于知道:玫瑰需要充足的阳光,兰花喜欢阴凉的地方;不会因为牡丹开得又大又艳,就要求茉莉花也长成那样;也不会因为松树长得又高又直,就看不起能攀爬的藤蔓。
6
当爸妈们不再只认那个“标准答案”,开始认真听听孩子心里真正想要什么,教育这条路才能真正宽起来。
那些曾经被焦虑盖住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才会在理解和尊重的土壤里,长得越来越好。
人生不是一条设定好的轨道,而是一片等着你去探索的广阔天地。
教育最美好的地方,就是支持每个孩子找到他最舒服、最有劲头的活法。
无论是迎着风大步向前,还是像平静的深水一样稳稳地积蓄力量。
当孩子的眼睛因为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而闪闪发亮时,那就是教育给出的最动人答案:在合适的地方生长,每个人都能开出独一无二的花。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