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刘永奇: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看见孩子”?

2025-08-05 10:43


图片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副主任、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刘永奇分享了实用的家校合作方法,帮助家长在支持孩子学业成绩提升的同时,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孩子收获更多成长。






1

家校关系的核心:看见孩子

图片

图片

以“语文的散文阅读”为例。


如何通过一篇文章来实现对考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功底的考察呢?这需要命题人找到一个“点”,这个“点”要同时对接好命题人、阅卷人和考生。


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涵道应物”。其中的“道”放在文章里面,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叫写作中心。“物”则是为了表达文章写作中心对文章篇章结构进行的布局或者对文章语言加工的各种表现手法。


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命题人对考生的考察,包括文章的结构和句段的表现手法等,考生在回答的时候必须回扣到一个“点”,即所谓前面提到的“道”,也就是文章的中心。


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一“点”,就能够很好地实现与命题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对接,同时阅卷人也会按照命题人设计的意图进行批量的批阅,最终确定出一个参考答案,实现与所有考生的对接。


图片


在家校关系中,也存在这样的一个“点”,即一个中心,看见孩子



2

如何做到“看见孩子”?

图片


01  学校视角:全方位创造“被看见”的成长环境


课堂改革:老师不应该独霸课堂,讲授时间通常控制在15-20分钟,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学习、探究,实现学习真正生发。

活动机会公平化不能让国旗下的讲话主持人总是由两三个孩子独自承担。


学校应给予每个孩子争取机会,孩子可通过准备演讲稿、讲故事或自我介绍,经考核选拔进入主持人团队,获得参与国旗下家长会、期末选修课展示等活动的机会。


课程设计理念:学校开设众多选修课程,不追求孩子在这些领域达到精尖发展。


尤其在小学、初中阶段,希望孩子能涉猎家庭中较少接触的体育锻炼、艺术专长等领域,从而发现自身潜能与兴趣。


全员参与赛事:落实北京市教委体育八条中对班级赛的要求,开展班级赛和全员运动会,改变以往少数运动健将表演、多数人围观的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


师生互动细节:校长作为孩子心中的权威符号,当孩子打招呼时,我不会简单回应,而是走近多聊几句,比如问问 “今天吃什么饭”“上什么课”,夸赞孩子的装扮;孩子来办公室送请柬,我会邀请其坐下,送上学校文创产品或小吃并闲聊;看到孩子在国旗下演讲,结束后我会走到他身边,肯定其出色表现。


对于低年级孩子,我会蹲下与他们平视,比如帮拎着沉重美术用具袋的孩子送到教室,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平等,激发自信与交流欲望 。




02 家庭视角:在生活点滴中“看见”孩子


生活即教育:建议家长无论饭局多正式,都带孩子参与。


在酒席桌上,引导孩子向不同年龄、行业和层次的人,用几句话表达得体祝福,这对孩子心理素质和语言总结能力是立竿见影的训练方式。


尊重孩子需求:当孩子提出诉求时,家长不要说 “你先一边玩,我正在跟叔叔谈事”,否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多余,变得不自信、不愿交流和融入成人世界。


同时,不要生硬打断孩子玩沙、洗澡等活动,或把孩子珍爱的物品送人。家长应将身心置于与孩子平等位置,通过降低姿态走进孩子内心。




本文内容来自“养育新观察”。养育新观察主题对话系列直播活动,由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主办,聚焦家庭教育热点话题,邀请来自儿童心理、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父母必读》杂志编辑和作者们,为广大家庭带来科学的儿童养育理念和知识服务。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