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每天吃点土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1个危险吃法,让糖尿病风险飙升20%

2025-08-18 10:10

土豆是许多人厨房中必不可少的食材,马铃薯、洋芋、山药蛋、薯仔……都是不同地区对它的称呼。我们到底有多爱吃土豆呢?薯条、炒土豆丝、大盘鸡、土豆炖牛肉、狼牙土豆、土豆泥……各式各样的土豆菜品层出不穷。

但你是否想过,习以为常的土豆吃法中,可能藏着健康陷阱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土豆一种常见吃法,竟会让糖尿病风险增加20%。

图片

健康时报资料图


土豆这么吃,

糖尿病风险增加20%

2025年8月6日,《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追踪了20.5万名成年人长达数十年的饮食习惯数据,发现土豆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

其中,每周吃3份油炸土豆(如薯条,1份约120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20%

相比之下,烤、煮或土豆泥形式的土豆,则与糖尿病风险并无显著关联。

图片

研究截图

此外,研究还发现,用全谷物替代土豆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相反,用白米饭替代土豆则会增加糖尿病风险。①②

图片

健康时报资料图


土豆,很多人吃错了!


爱吃油炸土豆×)

土豆最不建议油炸着吃,因为吸油。营养师谷传玲在个人公众号刊文介绍,薯条越细,内部的水分越容易跑出来,薯条也就能吸更多的油;如果切成特别薄的片,就是薯片,那里面的水分基本上都会跑出来然后吸满油。所以含油量是:薯片>细薯条>粗薯条>土豆。

所以你如果实在想吃薯条,建议选粗的,或者使用空气炸锅来做。

土豆当菜配饭吃×)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徐维盛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土豆丝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再加上重油快炒,会让这道菜的热量翻倍。所以,别只用这个菜配米饭,就相当于吃了两份主食。

图片

健康时报资料图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炒土豆丝时,去掉2/3的土豆,加入1/3青红椒,1/3胡萝卜,再来一点肉丝,这样的一盘炒三丝,再减少一些主食的摄入,才更营养。


土豆更推荐2种吃法

蒸煮土豆✔)

爱吃蒸煮土豆的人,可能更长寿。2024年刊发在《营养学杂志》的一项7.7万余人的研究显示,与每周吃煮土豆≤6个的人相比,每周吃≥14个煮土豆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2%。

用土豆代替部分主食✔)

建议把土豆作为主食的一部分,但不建议全部替代。相对谷物,土豆作为主食能同时提供更多维生素和矿物质。

营养师谷传玲2024年在个人公众号刊文介绍,土豆的碳水含量,跟主食很接近,却远高于大部分蔬菜,所以土豆更适合做主食。

跟精米白面比,土豆钾含量尤为丰富,吃100克土豆,就能满足普通成人每日钾需求的17%,钾可以直接促进尿中钠的排出,有助于控血压,所以血压高的朋友可以用土豆替代部分主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50-100克薯类,100克土豆作为主食,就少吃65克的米饭。

我国很早就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使马铃薯逐渐成为居民一日三餐的主食。

图片

健康时报资料图

■ 土豆这样烹饪,能保留更多营养:

1.蒸土豆:不要去皮或者切分

将带皮土豆洗干净直接蒸,更利于营养成分保留。

2.炖土豆:不要过早放土豆

土豆炖牛肉是比较家常的做法,但炖煮过程中一部分水溶性营养素会跑到汤中,土豆相对肉更容易熟,所以不要过早加入,避免营养流失过多。

3.炒土豆:能切片,比切丝更好

土豆切丝后浸泡与水的接触面积大,营养流失也就更多,所以炒土豆切片比切丝更容易保留营养。

图片

健康时报 寇晓雯摄


每天吃点土豆,

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用土豆代替部分主食,好处多多——

1.补钾护心

钾元素被称为“生命元素”,对于维持心肌正常律动、稳定血压有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一个中等大小的土豆(约150克)含有超过400毫克的钾,而且土豆的脂肪含量极低,胆固醇几乎为零,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相对“温和”的主食选择。

2.促进消化

土豆含有膳食纤维,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道蠕动,缓解食欲不振、便秘等常见的消化问题。

邵逸夫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姜芸芸2022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从膳食纤维含量来看,一颗土豆≈50西芹,促进胃肠道蠕动,适合于便秘患者

图片

健康时报资料图

3.减脂控糖

相比精米和白面,土豆的淀粉含量和升糖指数都更低。对于有减脂需求的人来说,用土豆代替部分主食,可以提供长时间的饱腹感。

姜芸芸介绍,从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看,100克生米≈4个标准土豆(1个标准土豆100克),适合于减重人群作为部分主食。

4.补维生素

土豆素有“地下苹果”的美誉。姜芸芸介绍,从维生素含量来看,一颗土豆≈500克苹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延缓衰老,消肿美白等功效。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