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猫又吐又拉,肠炎?还会是癌!

2025-09-23 15:11

前言


猫偶尔拉个肚子,吐吐毛球,或者呱一下来一滩酸水儿?太常见了!


这些都是养猫家庭司空见惯的,这些日常的另一面又是个讨厌的事实:猫的肠道疾病非常多,可能比其它物种都要更常见[引用21][引用22]。甚至更糟糕的,就像厨子家的阿布今年11岁,可能无声无息地得了“肠癌”(高度疑似SCL)[引用1][引用3]


图片


大家肯定忍不住想知道,能不能预防、怎么提前发现,可答案其实比想象的复杂。


由于猫的生理差异,猫中、老年慢性肠病常见又混乱。在七八年前,我第一次写了猫的炎性肠病IBD。这方面的新知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分类、叫法、治疗选择,这些咱们都做个Update。

本篇难度 :4⭐

阅读价值:猫慢性肠病很多,无法最终确诊是常事;这篇比旧文更深入。主要探讨:新肠病分类与基础疗法。难点是中间开始会涉及各类肠病B超下的区分,这部分稍显繁琐,但确可以帮助大家更快锁定疑似疾病。后半年段谈及老猫高发的肠小细胞淋巴瘤治疗观念。

全文无复杂公式、数字,但涉及多个新的概念。



01.

新大类:猫慢性肠病(CE)


猫与大多数哺乳动物存在一个显著的生理差异。绝大多数动物的小肠(也就是胃后面吸收营养的那段肠子)是相对干净无菌的;再往很后面走,到了大肠才会有大把的“益生菌”活跃。猫就偏不是这样,猫的小肠中天生有大量菌群[引用21]。免疫系统与这些菌群交互不当(超敏?菌群失调?)开启的不良持续炎症,可能是猫肠病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引用22][引用23]


“打个比方,猫的小肠是天天开张的菜市场,人类的小肠则只是安静的走廊,大肠才是热闹的夜市。”


自2000年前后,但凡猫有个慢性的拉肚子、呕吐,确定存在肠道(尤其小肠段)的持续炎症,就会全部扫入一个大箩筐,统统叫做“IBD”,也就是炎性肠病。在这个分类下,稀里糊涂的藏着许多根本不同理的肠病[引用2][引用5]


近年医学界越发感觉不妥,新的分类、叫法开始出现。最新分类科学许多,参考 2023 年 ACVIM 共识与多篇综述,可将猫慢性肠道疾病根据疗法、性质粗分如下[引用4][引用5]


注意:下述慢性肠病可能发病表现都一样!

从少见到多见排列


图片


是不是看着有些头晕?对,以往第一、第二、第三名都搅合到一起,分不清、诊断不出就都叫IBD。


换个思路,可以说现在猫慢性肠病分为“食疗的、药疗的、化疗的、猛化疗的”四大种,这样是不是明白些呢?



02.

治疗之前的难题,如何诊断?


纵览这些疾病的相关文献,biopsy是躲不过的一个词儿,也就是“活检”。


顾名思义,麻醉后,经由开腹手术或者镜检取肠道患处组织样本,化验其性质,确定到底哪种慢性肠病。这个是金标准,但也是绝大多数猫家长完全无法接受的。


顾虑麻醉风险,活检本身方式听着也“惊悚”,许多猫家长一听就打退堂鼓,反而造成错过治疗机会。所以,咱们这回不会把文献内容复述一遍,不会强调活检的必要性(确实最准,你知道就可以),也不会谈什么免疫组化,咱们就说最落地的:从B超影像上尽可能区分,做最折衷、可落地的治疗处理。


猫慢性肠病的主要诊断手段

  • 超声

  • 活检取样

  • ±部分血清维生素指标

  • 当办法有限时,药物、食物试探


影像排查靠谱吗?文献角度,不咋样。

举例来说,炎性肠病(IBD)和肠小细胞淋巴瘤(SCL)在诸多文献中的表述非常一致:一再强调二者在影像中是难以区分的[4][12][14][15]


这是因为学界习惯站在循证/统计学角度——他们要的是“单靠超声指标能不能达到确诊一致性”,答案当然是不行,于是就被反复表述成“不可区分”。


图片


但如果回到临床一线,尤其是看过足够多病例的内科兽医,常常会有一种直观感受:“不少典型的 SCL 一眼看上去就不是IBD”[9][11]


所以,我们从各类肠道疾病的典型影像特征、差异入手,尽可能先不去依赖活检这个巨大的退堂鼓,先试着在影像层面解决“高度疑似哪个类型肠病”这个问题(我可不敢说确诊哦)。



03.

用影像给猫慢性肠病“摸底”


咱们之前大概讲了猫慢性肠病的粗分类,记不清的话,就记成“食疗的、药疗的、化疗的、猛化疗的”。这四者的典型情况,在B超影像中经常有差别。


猫的肠道解剖结构是个多层夹心墙,咱们不必每层都唠叨一遍。


主要关心如下两层就可以了:

1. 黏膜层(Mucosa):最内侧,负责消化吸收,就像“贴着瓷砖的室内墙面”。

2. 肌层(Muscularis):外面一圈光滑肌,负责推动肠道蠕动,就像“墙的承重层”。 更薄,厚度≤黏膜厚度的1/2[13]


图片


不同的慢性肠病会产生不同的影像表现,影响它们的厚度比例、分界清晰度。


我们可以将变化概括如下表: 

图片


就好比这样,打个比方:

· FRE饮食相关的肠病:拉肚子呕吐闹得很厉害,但影像感觉并没那么吓人;

· IBD免疫相关的肠病:这里厚一点,那里厚一些,但总体还像回事;


· SCL发展缓慢的肠道肿瘤:这整栋房子怎么外墙增厚那么多,里面的“瓷砖”(黏膜层)看着薄;

· LCL发展快速的肠恶性肿瘤:影像中肠道分层严重混乱,好像房子的整堵墙都坍塌,还冒出肿块,到处坑坑洼洼的。


除了影像表现,年龄段也具有参考价值。

FRE可能是全年龄都能发生的,但经验上应该集中小龄、中年的猫;IBD常发生在5-8岁期间;而SCL这种惰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则在9-13岁,带重点色、暹罗猫基因的品种则可能更早出现病变潜伏。


加入年龄后简化、总结如下:

图片

*注意,淋巴结不是个特别稳定的维度,附带参考就好,是不一定的[9]


综合上述情况以及影像,你可以在暂时不依靠活检的情况下,对病情有个底,能明确各类型肠病疑似程度。


案例?

比如厨子家的阿布,在去年体检发现影像疑点后,多次复查依旧存在。包括1.全小肠段整体增厚,2.分层清晰,即便毫无症状,但影像结果已经让人足够警醒。


我们来捋一捋:


阿布病例

图片

影像表现:

  • 小肠增厚明显吗?明显。

  • 增厚是局部吗?不是,是大范围。

  • 黏膜和肌层都异常吗?都异常。


排查逻辑:

1. 不是食物反应性肠病(FRE)那样子的黏膜轻度增厚、肌层正常;

2. 不是典型免疫性肠病(IBD)的局部黏膜+肌肉增厚[4][11]

3. 不像FRE,不像典型IBD,又是小肠超多段、几乎全段增厚,阿布还有一定暹罗基因,携带暹罗基因/重点色基因的猫小肠段淋巴瘤病变更易出现且发展更快;

4.肠道肌层全面增厚却没有任何外在症状,这是潜伏期小细胞淋巴瘤SCL的典型情况[11][12][18]


后续复查:

时隔 4 个月复查,再次确认其小肠肌层厚度:黏膜与肌层接近 1:1 时,小细胞淋巴瘤(SCL)的嫌疑就已经非常高了(正常黏膜、肌层比例是>2:1,达到1:1,是肌层大幅增厚,乃是肿瘤细胞浸润的体现)[12][13][18]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折腾做开腹活检来“拿确诊”,临床价值其实有限(虽然活检仍是唯一的金标准)。

所以临床上常用一个小口诀来快速记忆:

· FRE : 肌层<<黏膜

· IBD : 肌层<黏膜

· SCL : 肌层 ≥ 黏膜

· LCL:肌层黏膜分隔消失



04.

治疗讨论:模糊中,摸着石头过河


现实世界里,活检是诊断金标准没错,但听起来就足够让大多数猫家长退堂鼓。于是猫家长和医生能做的,往往是拿着有限的线索(症状?B 超影像?),先做个推测,再一点点试探着往下治;真按照文献要求做的,反而少。


先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大细胞淋巴瘤(LCL)是唯一进展凶猛、迅速的,但几乎没可能错过,B超一看就心里有底,耽误不了。剩下三位,病情发展没那么快,倒是会混淆。


· FRE 最容易和 IBD 混淆;

· 中重度IBD 又容易和 SCL 混淆;

· 但 FRE 基本不会和 SCL 搞混 —— 一个是年轻、壮年猫的“饮食问题”,一个是老年猫的“惰性肿瘤”,怎么都不像一家子。


图片

FRE和IBD分不清?处理思路

先从饮食入手:

给猫换成低抗原食物/水解蛋白猫粮。预计需要1周-2周。期间可以用药压制呕吐(如有)+逐步替换,让猫习惯新食物(一定别急)。


一旦习惯,则只吃新的食物不可以碰其它任何零食、主食。坚持至少3周,最好达到4周;也可能没那么顺利需要换第二款、第三款食物[4][5]


观察反应:

  • 如果症状明显缓解,基本就能归为 FRE;

  • 最好不要食物试探+激素同时进行,会混淆效果到底来自哪;

  • 如果坚持尝试了,却依然没反应,就要考虑 IBD,上激素;

  • 必要时对症支持:在试粮过程中,猫可能还会吐、拉,这时可以加止吐药(如 止吐宁,昂丹司琼之类)、短期止泻药、益生菌辅助,帮助它“撑住试探期”。


要点:FRE (食源性慢性肠病)是最“省事”的类型,一旦换粮有效,治疗就几乎到头了。

若不行,就往 IBD 路线走,也就是老老实实用泼尼松龙,泼尼松龙压不住就换环孢素;上述药物用了超过半年依然存在IBD倾向,则有必要换为布地奈德长期用药以避免副作用。


解释:

什么是低抗原(Novel Protein)食物?什么是水解蛋白猫粮?

所谓FRE,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反应严重的食物过敏。所以,我们有两种路线:第一个,选择猫以前没吃过的蛋白质来源,免疫系统头回见识,不太会发生免疫反应;第二种,我们把蛋白质拆了,让免疫系统无法识别,也可以绕过免疫反应。

图片


如果猫以前吃过鸡、鸭、牛,没吃过鹿、鸵鸟,那你就给纯粹鹿肉、鸵鸟构成的食物。选择商业制品也成,但市面上的选择性不多(因为适口性很难调整,比如厨子的扑呀白金系列鼓捣了两年,评价还是爱的爱死,不爱的打死也不吃);结果就是你不得不依赖自制,这自然会延长治疗试探所需的时间,甚至让抵抗原食物方案彻底破产。

图片


这时候可以考虑水解蛋白猫粮。国内这类产品常见的有皇家低敏(hypoallergenic 系列),希尔斯z/d,还有法米娜vetlife


看猫口味、反应选择任何一款都可以。但有效率统计不一,也比较老,我们保守估计大概50%的猫会对饮食疗法起反应[5][9]。这几率也可能更高,因为当年连FRE分类都没有,是抓一大坨IBD病患一起做的实验,鬼知道里面哪些FRE哪些是真的IBD呢?



中重度IBD和SCL分不清,处理思路

不经活检,“大致”区分IBD(炎性肠病,狭义)和SCL(小细胞淋巴肿瘤)的主要方式,还是看B超的差异


影像学提示:

  • IBD:黏膜厚,肌层轻度;分布常是局部/部分段;

  • SCL:肌层增厚超过黏膜,常见多段、弥漫性,尤其是回肠。

但很多时候影像并不能给绝对答案。


现实里的治疗路径:

  • 先用泼尼松龙(常见起点是低剂量,比如1mg/kg左右,再由医生逐渐调整,但一般不超过2.5mg/kg);

  • 如果长期反应稳定 → 倾向 IBD;

  • 如果初期有效,3-5个月后复发且激素效力大幅下降 → 高度怀疑 SCL。


用药之外:

①VB12 补充:不论 IBD 还是 SCL,都可能有 VB12 缺乏,建议做血清浓度检测(套餐一般是叶酸+维生素b12一起做的),缺就需要注射,一般缺维生素b12;

②支持治疗:营养维持、止吐药、食欲刺激剂,避免体重快速下滑。


化疗的时机:

  • 如果没有活检,通常不建议贸然用氯苯丁酸氮芥。这类药物是典型的烷化剂,长期确实有二次致癌风险,所以不会轻易使用,除非高度怀疑 SCL 且激素控制不住;

  • 通常会等到“高度怀疑 SCL + 激素效果逐渐丧失”时,才进入下一步。


要点:IBD 与 SCL 的过渡区最难熬,但它们的病程都不急,留给我们一些试探余地。医生和家长能做的,是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慢慢逼近真相。


图片


小细胞淋巴瘤(SCL)治疗思路

以及我的看法

小细胞淋巴瘤(SCL)的资料其实并不丰富,按目前数据看,其存在应该被IBD掩盖了大部分,实际上可能很多(和真IBD一样多)。估计不少老猫复杂、反复的慢性肠道疾病是小细胞淋巴瘤。


SCL 的标准方案是泼尼松龙联合轻度化疗药物(苯丁酸氮芥/氯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这一组合的目的并不是治愈,而是长期控制病情,让猫带瘤生存。


SCL 是种惰性肿瘤,更接近“去不掉的慢性病”,治疗思路是管理而非斩草除根,其管理用药本身也是有潜在危害的,绝非越早治越好。


治疗时最重要的考量不是“是不是马上动手”,而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介入”,不要在病情没显著发展时,太早吃药搞出副作用,浪费了生存时间。


这里有几个硬指标:

· 体重和体况:如果3–6个月内体重下降≥5%,说明营养状况开始受影响,介入价值大幅上升[19][20]

· 血清VB12浓度:SCL 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回肠,VB12 缺乏非常普遍。若血检显示 B12 降低(常和叶酸一起检测,小于300算低),就提示吸收障碍,这也是判断病情进展的依据[19][20]

· 叶酸浓度:可作为小肠近端功能的参考,与 VB12 联合能帮助判断受累范围[19][20]

· 临床症状:轻度呕吐、腹泻、食欲波动如果频繁到影响营养和日常,就已经是明确的治疗触发点[18][19][20]

图片


SCL明明是“癌”,为啥“早发现早治疗”不全对?

现有回顾性数据(Lingard 2009, Kiselow 2008 等)只证明了SCL用药“泼尼松龙+苯丁酸氮芥比单用激素存活更久”,但没有研究过‘早期介入 vs 晚期介入’的差别。


换句话说,没有证据能保证“早治疗一定能延长寿命”。

比如厨子家的阿布。他除了影像异常,极高度疑似SCL之外,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优秀,证明肠道依然工作的不错,也没有呕吐、腹泻,故完全没有进行药物治疗。



等待症状,暂不治疗SCL的原因:

简而言之:拖一拖,没坏处。


由于猫的资料稀缺,且数据量非常糟糕,我们最好借鉴相似的人肠道惰性淋巴瘤(MALT、滤泡型等),其随访研究显示:


几十年数据表明,“观察等待”和“立即化疗”在总体生存期上差别并不大。在症状影响体重、营养和日常时介入,并不会拖延病情、预后变差:


  • 借鉴人惰性淋巴瘤的结果,可以合理推断:猫可能同样,惰性淋巴瘤,无症状期提前化疗没有额外生存好处。

  • 在猫 SCL,目前缺乏直接研究,但逻辑和临床观察支持:

o 早治 ≠ 延寿(无证据);

o 治疗目的≠ 根治肿瘤(做不到)

o 治疗目的=改善营养吸收


 更严谨的说法是:

“人惰性淋巴瘤(MALT)的证据显示,无症状期提前介入化疗并不带来额外生存获益。猫 SCL 没有直接数据,但从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惰性淋巴瘤的经验推测,‘生活质量优先、监控+有异进一步异常再化疗’比盲目早治更合理。”


【人相关临床依据参考以下:Ardeshna KM, et al. J Clin Oncol, 2003, Zucca E, et al. Ann Oncol, 2013, Salar A, et al. Haematologica, 2017,Thieblemont C, et al. Blood, 2002,Cordier JF, et al. Eur Respir J, 2009】




当然,SCL 也有凶险的一面,部分病例会转化为恶性大细胞淋巴瘤(LCL),这意味着原本几年的病程会骤然缩短到几个月(现有数据我记得是经受治疗的病患中有大概9%会转化)。


但必须明确:目前无论猫还是人,都没有坚实的证据能说明“(无症状时)早治疗可以降低转化风险”(另一方面,烷化剂使用有一定致癌副作用是明确的)。因此,最安全的做法不是过早消耗药物窗口,而是定期监控、适时调整。



图片


具体的监测手段,是每3–6个月复查B超,配合体重曲线、VB12/叶酸检测。影像学上若出现分层破坏或块状病变,就是“大细胞转化”警讯,要激进治疗。


所以,已确诊 SCL 的治疗目标应该定格在:长期控制+生活质量优先。不要幻想根治,不要盲目激进,也不能完全放任。真正理性的策略是:在猫还能吃、能睡、能玩的基础上,盯紧体重和实验室指标,做到“生活质量稳定+适时介入”。这样,猫完全有机会像人类的 MALT 患者那样,带瘤生存多年。



05.

结尾:预防与冷静决策


说到这里,其实一直没说到大家最想知道的:能不能预防?


很遗憾,没有确切的方法。无论是 IBD、FRE,还是小细胞淋巴瘤(SCL)、大细胞淋巴瘤(LCL),它们的发生机制都和免疫、炎症、基因背景纠缠在一起,目前没有“避开某个因素就能彻底阻断”的办法[1][4][18]


倒霉如厨子,有个可爱的阿布 + 糟糕的基因,就偏偏赶上了“小细胞淋巴瘤 + HCM”大礼包;HCM盯了七八年,到最后来个淋巴瘤。进展快到体检做得那么勤快,也没能抢在病程前面。初期确实焦虑过,但最后只能自我宽释:病,有时候就是命。


图片

他状态很好哦!


不过话说回来,大多数猫没这么倒霉。没有暹罗或重点色基因,SCL、IBD 的进展通常都慢得多。**每年一次体检+腹部超声,就足以让我们不至于被病程打个措手不及。要理解:早发现不是强迫你马上治疗,而是给你冷静、从容的选择权[18][19]


绕了一大圈,其实答案并不复杂:

· 预防不了,所以别焦虑“彻底规避”;

· 能监控,所以要学会利用体检和随访;


最后,还得加上一句:

早发现不是压力,而是机会;机会在于你能和医生一起,冷静地选择路线。而这背后,少不了主人自己的理解与学习。不是要取代医生,而是补足信息差——医生懂医学,你懂你的猫,两者结合,才是最实际的预防与陪伴。



 PURRJA扑呀 新动向  


图片


参考

1.Feline low-grade alimentary lymphoma: an emerging entity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Paulin MV et al., 2018, BMC Vet Res.

2.Feline alimentary lymphoma: 1. Classification, risk factors, clinical signs and non-invasive diagnostics — Barrs & Beatty, 2012, JFMS.

3.Feline alimentary lymphoma: 2. Further diagnostics, therapy and prognosis — Barrs & Beatty, 2012, JFMS.

4. ACVIM consensus statement guidelines on diagnosing and distinguishing low-grade neoplastic from inflammatory lymphocytic chronic enteropathies in cats — Marsilio S et al., 2023, JVIM.

5.Differentiat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rom Alimentary Lymphoma in Cats: Does It Matter? — Marsilio S., 2021, Vet Clin Small Anim.

6.Feline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mucosal architecture, immunophenotype,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 Moore PF et al., 2012, Vet Pathol.

7.Characterization of feline T-cell receptor gamma (TCRG) variable region genes for th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feline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 Moore PF et al., 2005, Vet Immunol Immunopathol.

8.Histopathologic,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criteria to discriminate low-grade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in cats from lymphoplasmacytic enteritis — Freiche V et al., 2021, JVIM.

9.Clinical, laboratory and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differentiating low-grade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from lymphoplasmacytic enteritis in cats — Freiche V et al., 2021, JVIM.

10.Differentiating feli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rom alimentary lymphoma on endoscopic biopsies: the role of clonality — Sabattini S. et al., 2016, J Small Anim Pract.

11.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Muscularis Propria in Cats with Diffuse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Zwingenberger AL et al., 2010, JVIM.

12.Ultrasonographic thickening of the muscularis propria in feline small intestinal small cell T-cell lymphoma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Daniaux LA et al., 2014, JFMS.

13.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 of the relative thickness of intestinal wall layers in clinically healthy cats — Di Donato P et al., 2014, JFMS.

14.Ability of ultrasonography to predict the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histologic lesion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cats — Guttin T et al., 2019, JVIM.

15.Intestinal 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s in Cats… (Enteritis vs LGITL; and therapy follow-up) — Beatrice L et al., 2025, Animals (MDPI).

16.Comparison of endoscopic and full-thickness biopsy specimens for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alimentary tract lymphoma in cats — Evans SE et al., 2006, JAVMA.

17.Diagnosis of chronic small bowel disease in cats: 100 cases — Norsworthy GD et al., 2013, JAVMA;以及后续Chronic vomiting in cats: 300 cases — 2015, JAVMA.

18.Outcome of cats with low-grade lymphocytic lymphoma (41 cases, 1995–2005) — Kiselow MA et al., 2008, JAVMA.

19.Treatment of Feline Gastrointestinal Small-Cell Lymphoma With Chlorambucil and Glucocorticoids — Stein TJ et al., 2010.

20.Outcome and toxicity assessment of feline small cell lymphoma in cats treated with chlorambucil and glucocorticoids — Pope KV et al., 2015, Vet Med Sci.

21.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ecal microbiome in cats with IBD or alimentary small cell lymphoma — Marsilio S. et al., 2019, Sci Rep.

22.Untargeted metabolomic analysis in cats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chronic enteropathy — Marsilio S. et al., 2021, Sci Rep.

23.he fecal bacterial microbiota is not useful for discriminating lymphoplasmacytic enteritis from low-grade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in cats — Benvenuti E. et al., 2024, AJVR.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