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浓缩成10句话,渡了无数人

2025-11-03 14:33
图片
我第一次将一本国外传记读了3遍,就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
这是塔拉的个人纪实传记,写于2018年,当时的塔拉32岁。
塔拉一家居住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兄弟姐们7个,她是最小的那一个。
17岁之前,她从未上过学,只是每周日去教堂的主日学校学过教规之类。
她有一个事业型的母亲,和一个躁郁症的父亲,哥哥。
她必须每天去垃圾场帮父亲拆解废料,而不被允许有任何防护措施。
她要忍受哥哥的肢体和语言暴力,将她的头按在马桶里,甚至光天化日之下对她行身体上的侮辱。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塔拉却靠自学考上了大学,去剑桥大学读研究生,去哈佛大学访学,于2014年春天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这本书不仅关乎一个垃圾堆女孩的励志之路,也有塔拉与原生家庭之间的拉扯,还有塔拉生命中温暖的光,以及她的天赋,隐忍,毅力,信念。
图片
如标题所言,若将这本书浓缩,那我认为是下面的这10句话。

01

图片

好奇的种子已经播下,只需时间和厌倦让它成长。
塔拉10岁那年,三哥泰勒离开家去上大学,留给她一个旧音响和一张CD。
因为泰勒喜欢学校,所以塔拉对大学产生了好奇。
这种好奇在她的生命里种下一粒学习的种子,当她在废料场上将钢铁拆解分类时,想象和汗水浇灌了种子,它开始生根,发芽。
如何产生好奇心?
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一个榜样。塔拉的榜样是现实中的哥哥。
我们也可以找一个仰望的人物,或者书籍里的伟大角色。读人物传记是很好的方式。《曾国藩传》《苏东坡新传》《吴胜明自传》都很好。

02

图片

我在学习的这个技能至关重要,那就是对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
泰勒走了之后,塔拉开始因为好奇而读书。
但大家知道她读什么书吗?
她读《摩门经》,读《圣经》,读摩门教先知的演讲、书信和日记汇编。
这些都是十分枯燥且难以理解的。
图片
但这就是塔拉最初接受的教育。她之所以能够读完它们且还写一些小短文,是因为她的耐心。
岛上书店》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无比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我们不赞扬不推崇苦难,但当两条路摆在面前的时候,要去选择那条艰难的路。
比如读书,不要只读一个领域的书籍,每年可以至少挑战一部大块头,我今年读了4遍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发现大部头也没有想象的可怕。

03

图片

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塔拉的生命中,发生过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重大事件。
一次是10岁,在废料场干活的时候,父亲让她站在吊车的箱子里,跟随吊车臂的降落,先去拖车头上,等废料倾倒完毕后,就可以直接到拖车里整理废料。
但塔拉被卡住了,没有及时站到拖车头。正当她要和钢铁一起接受坠落的蹂躏时,她果断选择了从箱子里跳下来。
也正是这一跳,保住了性命。
还有一次是塔拉15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塔拉跟哥哥肖恩骑马散步,结果她的马发狂了,带着塔拉冲向峡谷。更倒霉的是,她的小腿卡在了马镫上。
这时候,她可以选择松开马鞍角,尝试将小腿解救出来,也可以选择继续抓紧,等待人来解救。
她选择了后者,结果肖恩救了她。
而这句话,就写于塔拉第二次接近死亡的时刻。
依靠自己,就等于把握了主动权,等于我们选择了创造而非被动等待。

路遥说过: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上活了一场。

正是这样。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强大。


04

图片


机会渺茫,但我是擅长抓住机会的女王。

17岁,塔拉考上了杨百翰大学,但是她的代数成绩很差,期中考试不及格,这就意味着她拿不到奖学金。
这时候,查尔斯建议她去和数学老师谈一谈。
数学老师最终给了她一个机会:如果期末考试得到满分的话,期中考试的成绩可以不计入总成绩。
塔拉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她本来想请教查尔斯,但因为肖恩的暴力,塔拉发现只能靠自己了。
她疯狂地高强度学习,每天都告诉自己,一定能得满分。
最终果然得到满分,如愿拿到了奖学金。
其实机会一直都有,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抓住而遗憾错过。
比如6岁的塔拉,奶奶第一次想要带她去上学,她却因为害怕而拒绝了。
比如我们做自媒体,有时候会有一些公开演讲,或者访谈,合作的机会,但一些人因为不配得感也会错过。
我以前就是这样的。错过了高考,大学,毕业之后的工作。
但是这几年,我是很擅长抓住机会的。
所以现在我能带读书会,和厉害的人一起合作。如果当初我拒绝了一些邀请,也就没有了我的今天。

05

图片

承认不确定性,就是被迫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但也意味着你相信你自己。
塔拉的第一次觉醒,是因为她的日记。
以前肖恩欺负她之后,她会在日记里美化那些暴力行为,用各种理由去为哥哥开脱,以为那是亲人之间的玩笑而已。
图片
但是当肖恩在停车场对塔拉公开的侮辱之后,她在日记里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下了那次事件。
“我个头还小,如果个头再大一些,一定会将他撕成碎片。”
正是对自己弱小和真相的接受,塔拉开始怀疑哥哥的行为是否是一种语言暴力,开始发现自己非懦弱的另一面:
之前我从未意识到,我的声音也可以与他们的一样有力。
每个人都会犯错,会失败,都没关系,大胆承认,接受一切发生,这往往是觉醒和改变的开始。

06

图片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
在杨百翰大学,塔拉怀疑自己为什么对女人相关的东西不感兴趣,她去咨询了历史课教授克里博士。
但是克里博士对她的问题不置可否,只是问她,是否愿意参加他在剑桥大学组织的一个留学项目。
塔拉很疑惑。怎么会是她这样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垃圾堆女孩呢?
但她明白,教授的意思是:不是因为你是谁,才能做什么;而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才决定着你是谁。
永远不要给自己贴限制的标签。
去行动,你的行为才决定着你是谁。

07

图片

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风就是风。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它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头脑中怎么想。
塔拉来到了剑桥大学做项目,在狂风呼啸的屋顶,很多人都弓着背贴着墙壁行走唯恐被风吹倒,只有塔拉,双手插在口袋里,笔直地站着。
当教授问她如何做到时,她说出了上面这段话。
地面的风和屋顶的风,都一样,但人们的表现不同,是因为心的变化。
《明朝那些事儿》中,当年明月写朱元璋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段话:

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塔拉明白了这一点:原生家庭是无法完全逃离的,但可以选择接受。所以她不再逃避自己的原生家庭,暴力狂的哥哥,偏执的父亲,而且勇敢站出来去和父亲对质,和母亲说出真相。


08

图片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这是塔拉第一次摆脱羞耻感之后写的。
图片
她为自己去大洋彼岸的剑桥大学而远离了家人感到羞耻,为自己没上过学感到羞耻,为自己有一个整天嚷嚷着世界末日的父亲而羞耻。
但其实根本没必要。
你飞往了你的山,并不意味着其他鸟儿不能栖居在它原来的树枝。
《百年孤独》里说: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
过去并不存在,因为它已经成为过去。
过好当下就好,因为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

09

图片

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呢?我想,是我。
2013年9月,塔拉27岁生日那天,她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以前,她相信父亲口中讲述的历史,所以有整整13年,她都被蒙蔽在一种假象之中。
后来,她读了一些书之后,开始接受很多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
但是如今,她正在书写自己笔下的历史。
“我才是自己人生历史的最终叙述者。”
这里一定要提到一个词,就是叙事权
塔拉之所以能得到历史学博士,跟她的这篇论文关系很大。这也说明,掌控叙事权利,其实也就掌控了人生。
除了那篇论文,还有塔拉写的这本书。
写作是掌控叙事权很好的方式。

10

图片

你的起点并非你的终点。
在最后一节《教育》篇中,塔拉悟出了教育的终极意义:开阔视野,自我蜕变,识别虚伪,接受背叛。
也正是教育,让塔拉改变了自己的起点。
生命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就像此刻我打下第3100个字的时候,我的大脑里出现了跟打下第一个字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悉达多》里面说:生命的本质是流动的河流。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抵达大海,而在于奔流本身。
不必在乎起点。用力奔流,越过山丘,飞往你向往的那座山。
信源:蔷薇书屋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