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大电量HEV量产落地”这一技术突破入选年度十大技术趋势榜单,让曾一度被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型挤压得几无容身之地的混动技术——HEV(混合动力汽车)重回公众视野。
2026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退坡的首个年度。与此同时,油电同权也在持续深化,重塑着汽车市场的格局。在此背景下,HEV所具备的无需依赖充电桩、彻底消除里程焦虑、维护成本低廉等优势,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法宝。汽车市场的变化也使不少车企纷纷调整战略布局,积极投身于多元化发展路线。
HEV在政策、技术、市场、车企四大维度形成共振效应。政策层面的引导与支持,为其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市场层面的需求变化与机遇,为其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车企层面的积极布局与投入,为其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沉寂多年的HEV有望迎来复兴的曙光。
“混动”迎来新机遇
其次,油电同权的深化为HEV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地方政府对HEV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如在广州等城市,HEV被纳入“节能车目录”,享受与新能源车同等的限行豁免政策。这一措施显著提升了HEV的出行便利性,尤其对通勤需求强烈的消费者形成吸引力。部分省份(如山东、河南)针对HEV推出购车补贴(如3000元),虽力度弱于PHEV的国补+地补组合,但降低了购车门槛。此外,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通过“节能车”标签,间接提升HEV的市场认可度,形成政策与消费需求的良性互动。部分二三线城市直接将HEV纳入“绿色出行”的支持范畴,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鼓励。
“购置税退坡本质上是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重要信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表示。他进一步分析指出,HEV既规避了纯电动车型令人担忧的里程焦虑问题,让驾驶者无需时刻担心电量不足而陷入困境;又无需承担PHEV因高技术要求而带来的高成本压力,在政策过渡阶段,无疑成为了兼顾经济性与实用性的最佳选择,为汽车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性能边界持续拓展
大电量HEV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这一技术路线正逐步突破传统认知的边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预测,到2030年,HEV电池容量将从目前的1kWh~2kWh提升至5kWh~8kWh,纯电续驶里程有望达到50~80公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电池技术的进步使HEV能够承担更多的纯电驱动工况,城市通勤时的实际油耗可降至3L/100km以下,这彻底颠覆了人们将HEV仅视为‘节油车’的固有印象。”
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是HEV性能显著提升的关键。丰田最新发布的第五代THS混动系统,通过优化PSD行星齿轮结构,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4%,创下量产车新纪录;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采用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使系统综合效率达到98%;吉利雷神智擎Hi·X混动平台则通过3挡DHTPro变速器,实现了全速域并联驱动。这些创新使得当代HEV的节油效率较10年前提高了30%以上。
车企竞逐新赛道
消费需求的分化与车企的战略调整,正在重构HEV的市场生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单一动力路线已无法满足所有用户需求——一线城市用户倾向纯电,追求绿牌与低使用成本;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用户需要兼顾通勤与长途,对充电便利性要求较低;户外出行爱好者则看重车辆的通过性与续驶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动力多元化势必成为车企的战略选择。
目前,产业链协同效应降低了HEV普及门槛。本土化生产的电机、电控系统使HEV动力总成成本较2018年下降60%,HEV与燃油车的价差已缩小至1.5万元以内,消费者可在18个月内通过油费差收回购车溢价。这种成本优势使HEV从高端市场下探至主流消费区间,与同级燃油车基本持平。“HEV的复兴不是对EV和PHEV的替代,而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随着油电同权的深化和技术的升级,HEV将在10万~20万元级家用车市场形成稳定份额,预计2027年中国HEV销量有望突破200万辆。”
HEV的复兴并非简单的技术轮回,而是汽车产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理性回归的体现。在碳中和目标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路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元化解决方案才是务实选择。HEV凭借其无需改变用户习惯、不依赖充电设施、成本增量可控等特性,正在中国这个地理环境多样、发展不均衡的庞大市场中找回自己的生态位。在汽车产业这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中,HEV或许不会是“终极答案”,但它无疑是当下符合多数消费者真实需求的“黄金中庸”之选。
信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