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陈春雷:深刻领会国家战略 体系化推进浙江中小学科技教育创新发展

2025-11-15 18:13


民小编说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已于近日正式发布,部署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实施科技教育,既要理解好其跨学科融合育人的核心,也要聚焦体系化变革。一起来看浙江省如何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教育与学习转型,擘画全省体系化落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蓝图——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是国家为夯实创新人才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的关键部署。浙江省将深刻领悟《意见》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擘画全省体系化落实的蓝图。


科技教育的核心是跨学科融合育人


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首要在于明晰科技教育是什么。科技教育是育人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个变革的核心就是“跨学科融合育人”,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在方法论上,以“跨学科融合”为根本路径。科技教育并非科学、技术等单一学科的简单叠加或课时增加,而是以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为目标,对课程、教学、评价进行的系统性重构与创新。其要义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强化知识整合,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实践内涵上,聚焦“用”与“创”。这种跨学科融合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准确把握科技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内在联系。科学教育重在“知”,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其核心是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而《意见》则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用”,即技术的“应用”和工程的“实践”,其核心是运用规律、改造世界,强化了动手创造、设计建构和迭代优化,是通往创新创造的关键环节。没有技术与工程的科技教育是不完整的,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失去实践的根基。


再者,在价值归宿上,以“科技”与“人文”的协同为育人追求。这种跨学科融合育人,最终要培养的是完整的人。《意见》强调要“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推动学生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涵养人文情怀。科技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是价值引领和思维塑造,要求学生在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涵养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主动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环境及伦理的深远影响,逐步成长为人格健全、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科技教育的实施要聚焦体系化变革


高位的顶层设计,必须有科学的实施路径作为支撑。《意见》描绘了推进科技教育的“施工图”,其关键就在于“体系化变革”。


一是课程生态要走向“开放融合”。《意见》要求“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必须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这意味着不能满足于打造个别化的精品项目,而要致力于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高质量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区域实际与学生兴趣,开发丰富的科技类拓展性课程。同时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类资源,支持学生经常性开展跨学科学习。


二是教学方式要强化“学科实践”。《意见》强调要培养学生“面向真实世界的科技工程问题解决能力”。这就要求必须深化教学方式变革,广泛运用“项目化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通过融合数学建模、科学探究、创新设计、算法编程等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从“定义真实挑战”到“创造解决方案”的全周期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是评价改革要坚持“素养导向”。《意见》提出要“推进评价改革”,“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式”,并探索开发“科技素养数字画像”。这要求评价体系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型,从“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四是协同育人要强化“社会联动”。《意见》明确要“推动协同育人”,“打造‘百城千馆’工程”,推动科技馆、重点实验室向中小学常态化开放。这要求必须打破校园的围墙,高效链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社会资源,探索“科学家+教师”“工程师+教师”的“双师课堂”等模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浙江以先行者的担当谱写科技教育新篇章


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关键在于落实。浙江省历来重视科学与技术教育,自2016年起,浙江省率先以STEM教育为载体,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教育与学习转型,形成了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推进为主要抓手,以中小学工程启蒙教育为鲜明亮点的浙江特色。


面对新征程新要求,浙江省将谋定而后动,全面铺开科技教育的新画卷,以三大战略支点为牵引,系统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系统化推进STEM教育试点。全面启动省级STEM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聚焦课程资源、育人方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数字赋能和协同机制六大核心任务,力争到2027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区域STEM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和一批精品校本实践案例。


二是高起点建设科技高中。启动科技高中试点工作,在特色课程开发、中考招生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上先行突破,推动试点学校与高水平大学深度合作,打造一批科技教育改革的先行区和人才培养的示范区。


三是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将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有机融入科技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作为认知工具和研究助手;探索智能学伴、虚拟实验、智能导师等创新应用,让学生在“用AI”的真实情境中“懂AI”,为未来发展全面赋能。


《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注入了动力。浙江省将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努力开创全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崭新局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时代新人,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源:人民日报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