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还在把博物馆当“景点”?它的更大价值是这个

2025-11-18 21:22

民小编说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宝库,更是育人的沃土。在这里,孩子可以触摸文明,感知历史。馆校合作已经成为趋势,如何更好落实,将这所“大学校”打造成滋养下一代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为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彰显博物馆的育人价值,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颁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推动馆校合作成为一种创新的育人载体,进一步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确立博物馆是教育宝库的理念。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拥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育人空间。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对馆藏文物资源的深度阐释、活化利用,以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精准把握。博物馆可将自身的藏品,通过展览及专家讲解引入学校,引导青少年深刻领会文物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提升博物馆教育的内涵与质量,进而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将博物馆资源有效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还能为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看世界的窗户,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建构馆校协同育人的基本模式。博物馆结合学校办学特点与学生成长规律,从馆藏特质中提炼核心育人主题,使其与学校育人目标相呼应,体现文化辨识度与教育针对性。同时,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符合其年龄特点的主题,开发丰富多元的育人内容,并按年级分层设计跨学科的项目活动,形成由浅入深的体验与探究序列,促使学科知识与馆藏文化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衔接融通。


建立馆校合作的深度研发机制。博物馆与学校可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就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协商成立项目组,由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针对某一方面的馆藏资源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创新资源利用的方式方法;通过共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制作精品课件等方式,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要对馆校合作开发资源的过程、方式、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合作策略,进而推动馆校合作向更高质量、更优效果的方向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开展馆校协同育人,让博物馆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培育兼具深厚文化根脉与广阔创新视野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让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育人沃土相互滋养,让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拓展出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育人新场景,在育人实践中迸发出时代生命力,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新使命。

 

信源:人民教育

logo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